儿子“洗三”,当爹的他却写了这么一首诗
但闰之这方面却很宽容,也难怪苏东坡有时候就忍不住得意炫耀“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这两句诗什么意思呢?大意是如果说儿子吧我还可以像陶渊明责备孩子懒惰,但闰之作为妻子却极为贤惠贤惠得让我都觉得命好胜过大贤人冯敬通了。比如说王朝云进入苏家当丫鬟时才12岁,典型的豆芽菜黄毛丫头。那时...
王安石和苏轼看透世情后各写一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真的好通透
王安石的《凤凰山》和苏轼的《洗儿戏作》,这两首诗都是他们看透世情后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真的好通透,让人读起来感觉意味深长,久久不能忘怀。有意思的是,王安石和苏轼可以说是朋友,两人尽管政见不和,但他们彼此欣赏。王安石年长(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苏轼比王安石年轻(1037年—1101年),两人...
苏轼临终留给儿子一首千古名作,仅28字道尽人生,注定名垂千古
在苏遁出生三天之后,苏轼便写下了一首《洗儿诗》,诗中所言,别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取功名,前途无量,而我只想让他普普通通,无灾无难的度过一生就好了。比起让孩子考取功名,成为栋梁,苏轼这样的爱,更加让人看得出,苏轼对于苏遁的爱。苏轼一生经历了官场的苦,所以不想自己的儿子再去经历。可惜的是,苏遁并没有...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一》)熙宁十年(1077)初秋,长久分别之后,兄弟俩有幸在徐州相聚。这一年,苏轼四十二岁,苏辙三十九岁。他们在逍遥堂对床夜语,窗外夜雨淅沥,秋风飒飒,高大的树木在风雨中飘摇……此情此景,何其相似!虽星移斗转,时光飞逝,兄弟情谊却没有丝毫改变。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
“乌台诗案”爆发后,苏轼在狱中受尽折磨,绝望中写下两首绝命诗
所以在此过程中,《狱中寄子由二首》这两首诗,不仅是苏轼对后事的交代,更是他为自己向宋神宗求情的高明手段。苏轼通过赞美宋神宗的恩德,同时勇于承担自己的过错、大打亲情牌及运用典故等策略,成功地触动了宋神宗的恻隐之心,最终得以免死。十年之后的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再次来到杭州任职,远离政治...
苏轼被后世曲解最深的两首诗
这就是《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首诗,典型的写景,寓情于景,并无任何邪念。相反充满正能量,“春宵一刻值千金”指的就是光阴易逝,千金难买。但是这句话到了今天,却用于一些特定场合,令人浮想联翩。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于是,在距离初登庐山17年后,他又写下了这首充满沧桑感慨的还与庐山有关的诗歌《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是苏轼临终前写给小儿子苏过的一道偈子,也可以说是一首禅诗。偈子,是僧侣所写蕴含佛法的诗。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水浒传》鲁智深圆寂前,也说过...
苏轼黄州寒食雨诗歌两首,阴雨连绵,心情苦闷
《寒食雨二首其二》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这是《寒食雨》组诗中的第二首。诗歌继续以寒食节时节的连绵阴雨为背景,书写内心的孤寂苦闷,表达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诗歌开头...
苏轼黄州寒食雨诗歌两首,风雨无情,雪上加霜
《寒食雨二首其二》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这是《寒食雨》组诗中的第二首。诗歌继续以寒食节时节的连绵阴雨为背景,书写内心的孤寂苦闷,表达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诗歌...
苏轼的那些除夕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倡推变法,苏轼因政见不合惨遭谤诬,被迫于熙宁四年(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上任月余就遇除夕,别人都回家过年去了,他却要在这天将狱中囚犯提出来逐一点名,这是衙门旧历也是属于通判的公事,于是写下一首《题壁诗》。这是苏轼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流露出了羁身宦海的无奈和自责,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