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新书丨张均新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方法》出版
《朱子语类》载:“‘子静(陆九渊)说话,常是两头明,中间暗。’或问‘暗是如何?’曰:‘是他那不说破处。他所以不说破,便是禅。所谓“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他禅家自爱如此。’”这种顾虑在我是不存在的。这主要因为自己并无秘不示人的“金针”。我原非中文科班出身,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
大写意在岭南 | 宋陆京
宋陆京:大写意艺术即为以心之真挚感悟自然万象,通过长年锤炼的笔墨,进而展现出独特且具有哲理的意境,并反映出作者人文精神的艺术。问:大写意艺术的精神核心是?宋陆京:大写意艺术的精神核心在于真对世界观、哲学观、以及宗教观的强烈反映,是一种对生活深刻理解和感悟。问:大写意之“大”何为?“写”何为?“...
超凡意境的51首六言古诗词:渐入佳境,别有天地,首首撩拨心弦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唐·徐惠《拟小山篇》我仰望那幽深的岩壁,目光流转;抚摸着桂枝,心中涌起深深的思绪。或许千年之后,我们才能再次相遇,但为何你却独自离去,不再与我相伴?
如何面对九岁现象
家长也反映,九岁的学生自尊心强了,有自己的想法,并认为自己的想法更好。在我们跟踪研究的四年级(九岁)学生中,有的学生以前总喜欢与家长在一起,现在更希望自己在家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学生以前的口头禅是“我妈妈说”,现在因为被妈妈冤枉,而要求其道歉;有的班级小干部会自主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在课上有更多的人积...
如何面对九岁现象 ——对向少年初期过渡阶段儿童成长特征和育人...
何为九岁现象九岁现象,源自日本脑科学专家和田秀树提出的“九岁之壁”的概念,指孩子的大脑发育在九岁至十岁左右(有的可能在十一二岁),往上提升至另一个阶段。此时,越过“九岁之壁”的学生,能进行抽象思考,也具备概括思考的能力。九岁,的确会发生许多令人惊讶、引人深思的现象。新闻报道中多次出现孩子九岁当...
清涼赏析丨禅诗:奔南走北欲何为
清涼赏析丨禅诗:奔南走北欲何为一次,布袋和尚路过集市,见市人挤挤(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叹曰:奔南走北欲何为,日岁光阴顷刻衰。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俗话说“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之人整天为了生计而奔忙,但光阴如梭,在人还没有忙出名堂的时候,不觉人生已经老态龙钟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
世人皆求佛,佛在心中卧—妙品寒山禅诗
而寒山的禅诗,则是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诗“的形式,来使这种类似宗教的语言,转换为成更多中国人能体会的中国化的佛经要义。寒山的诗,是寒山对于佛法领悟,同时对于我们,也是佛法中国化的最好展现。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六祖禅诗:无上大涅槃
六祖禅诗:无上大涅槃作者:六祖惠能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无为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象,一一音声相。
略说唐代的禅诗与诗僧
一、唐代的禅诗禅那,此云静虑,谓静心思虑也。简言之,禅原是禅那之意,它起源于古印度的瑜伽,后为佛教吸收发展,成为“思维修”,是修证觉性的方法,也就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六波罗蜜中的禅定。东汉安世高所译的《安般守意经》属小乘禅法,专主习禅入定,发展至大乘禅以菩萨行为主,我们统称为佛教禅门。到...
“安禅制毒龙”:王维的这首禅诗,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这首《过香积寺》,前三句写景,将禅境的空、静、幽、深,表现得如梦如幻。结句中诗人引出“安禅制毒龙”的智慧,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佛教中所说的“毒龙”,就是“贪嗔痴”三毒。何为“贪”?喜爱美食美色美景不是贪,为此而起霸占之心就是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