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没有什么阴谋?纯粹是明英宗自己想浪,王振背锅而已
网上不知何时开始流传着关于土木堡之变的各种阴谋论,有人声称这是文臣们为了夺权而策划的,意在除掉那些压制他们的靖难勋贵。还有人说内部有人通敌,甚至有言论称于谦企图废黜明英宗,种种奇怪的说法层出不穷。在我看来,土木堡之变并非复杂之事,实际上不过是明英宗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因鲁莽行事所致。他未能提...
土木堡之变真的输在后勤?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实力大损,只能在北部边疆由攻转守,开始大规模修筑边墙堡塞,构建了以九镇为核心的明长城防御体系。什么导致了明军惨败?数量庞大的明军在皇帝率领下一战就败,毫无战斗能力,导致全军覆灭,甚至导致皇帝本人被俘的悲惨结局,让人唏嘘,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明军的惨败?从军事角度看,明军惨败主要有以下...
朱祁镇为何才活了37岁?土木堡之变后,为了当“好人”活活累死了
可“土木堡之变”过后,大明第一小太爷变成了阶下囚。亏的关键时刻,朱祁钰和于谦撑起了大明天下,避免了大明变成第二个南宋。也许是痛定思痛,从此朱祁镇转变为另一种画风,概括说来,就是变成了一个“好人”。其一:瓦剌时期的“好人”据史料记载,朱祁镇在瓦剌当俘虏时,创造了一个奇迹,让瓦剌人领略了什么才是...
大明盛极而衰,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国运有着多大的影响?
然而,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功勋后代损失殆尽,文人彻底压制不住,逐渐开始走向了宋朝的老路。其二,军事力量的削弱。永乐帝能五征漠北,就是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尤其是三大营。然而,在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精锐损失殆尽,军事力量迅速削弱,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如果不是依靠军民一心,可能大明真的要亡国了。军事力量...
土木堡之变:明朝的转折点,文臣武将战死超半,明军战死近30万
土木堡之变,被誉为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影响深远。文臣武将的战死超过一半,而明军更是伤亡惨重,近30万人殒命沙场。一个曾经叱咤风云、傲视群雄的大国,竟会在一场看似平凡无奇的战役中,遭受如此重创?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明朝的命运,更成为了这个曾经辉煌王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让我们一起追溯这段历史...
明长城宣府镇和土木之变
在宣府镇发生过一件震惊朝野的事件,这就是土木之变和随之而来的北京保卫战(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土木之变是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军俘虏的事件。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初,也先率瓦剌军大举攻打宣府和大同两镇长城。权倾朝野的司礼监太监王振,蛊惑明英宗率军亲征蒙古。7月17日,数十万明军兵出居庸关。8月1日,明军到达大同...
兵临城下:嘉靖庚戌之变朝堂君臣众生相(上)
紧急之下,他想尽快将功补过,于是,急集诸营兵城守。然而,结果却更加令人震惊:然是时所籍皆虚数,禁军册籍尤缺额,仅四、五万,又半役内外提督、大臣家、不归伍者;在伍者半皆老弱,涕泣不敢前。仓卒从武库索甲仗,主库太监勒常例不时发,久之不能军。(《明通鉴??纪五十九》)自土木堡之变也先兵临城...
土木堡之战(二),明蒙双方兵力到底是多少
京师保卫战结束后,镇守大同的郭登将俘获的瓦剌奸细送至京师由“锦衣卫鞠问”。这些瓦剌俘虏在交待土木堡之战、京师保卫战前后瓦剌的相关战损时,也间接提到了瓦剌的兵力投入数据。也先战大同,把八平章死;战北京,卯那孩平章及其弟孛罗死。人马约九万,战死疫死,不下万余。
土木之变,明朝三大营覆没,武勋贵族团灭,究竟谁该为此负责?
一般认为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但实际上,早在明宣宗时期,明朝的国势就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苗头。宣德元年(1426年)形势图1425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同年六月二十七日,太子朱瞻基在北京登基,年号宣德,是为明宣宗。宣宗即位不久后,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
北京保卫战:20万明军兵败土木堡,于谦临危守城,如何击败瓦剌?
土木堡的战败,其实看起来非常离谱,明军有人数优势、武器优势,还背靠大营,依然被瓦剌骑兵砍瓜切菜般全歼,仅仅一日便崩溃。明英宗被俘虏后,连也先自己都不敢相信抓到了中原皇帝,上次被关外政权俘虏的中原皇帝,还是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英宗被俘后,瓦剌人将其奉为上宾,留着和南方的明朝讨价还价。而土木之变的消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