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真正的坏人是法家,儒家只是被利用的帮闲?
秦代的整套制度都是法家建立的,汉承秦制,独尊儒术后制度还是法家那套。魏晋以后,儒家夺权,开始搞礼法合一。《唐律》明确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是明明白白的儒家思想。民间就更不用说了,儒家礼教深入人心。没听过孔子的中国人有无数,但他们都按孔子的思想生活,哪怕现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这样。因...
陈煜:从“隋唐化”到“本土化”——中华法系的演变逻辑
当然,尽管武家法是最具日本“本土化”特征的法制形态,但究其本质,仍未脱中华法系的范畴,中华法系最本质的几大特征,武家法皆具备,如法律与道德混同(礼法合一)、法律受儒家思想影响(只是程度有别)、法典上“诸法合体”、法律内容以行政和刑事制度为主、法律以农为本等,这都说明它本质上并未逸出中华法系的范畴。只...
新书| 《重述中国法律史(第三辑)》
关键词中国法律思想史学术用语人政德政礼法合一武树臣,西北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儒家法治类型的理论诠释——兼及当代法治中的儒家元素武建敏摘要根据法治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在传统中国社会存在多种法治类型,而儒家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同样孕育了一种法治类型。儒家法治类型具有一种完全不同于法家法治类...
从《唐律》看唐代礼法合一的表现
唐律不仅仅是礼法合一的典范之作,还是自汉代以来“引礼入法”最高体现。唐律的前世今生(一)唐律的发展历程仔细观察唐律的内容,就能发现他具有的特点:礼刑并用,礼法合一。外儒内法始于汉武帝时期,到了两晋时期,统治集团确定了“礼治”是封建时代法制的灵魂核心。“贵贱有别,长幼有序”的儒家纲常伦理思想成为...
杜预:有“左传癖”的治世能臣
值得一提的是,杜预还把儒家礼仪制度纳入法律体系当中,将“礼”作为定罪的直接依据,即礼、律并重,礼、法合一,而《晋律》则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前承汉律、后启唐律,确立了中国封建法典的体例。沉酣六经兴造之臣杜预在精研法律的同时,在儒学方面也造诣极深。功成名就之后,他不留恋政坛权势,而将主...
对文明“根性”的严重误解,是今天中西之争的最大问题
儒家只谈义不谈利(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荀子却要“义利兼顾”。他认为,义与利是人类两大并列天性。再高尚的制度也不能消灭人的图利之心,而再黑暗的现实也不能泯灭人的求义之心,应同时发挥两者作用。儒家崇尚礼治,而荀子崇尚礼法兼治。礼不是典章礼节,而是以“度量分配”厘定各自的本分和责任,其中蕴含着法家原则。儒家崇尚法...
为父报仇,该不该判刑?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柳宗元认为,陈子昂的做法并没有达到「礼法合一」,反而自相矛盾。为了反驳陈子昂,他特意写了一篇《驳复仇议》,里面写:「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礼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暴乱,刑法的作用也是为了防止暴乱,两者本质相同,不应该是对立的。但陈子昂的做法「既诛又旌」,把惩罚和表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