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暑假带孩子见世面,就是去旅游?真正见世面不一定又累又烧钱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不出户,知天下。”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不是难事。只要有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全世界的事情。但在两千多年前,没有手机、电视、互联网,信息交流很不发达的年代,老子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很奇怪吗?老子要描述的,究...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一章说明善于学道、悟道、体道的圣人能够顺应道的规律去做事,不做无用功,不用出门跑远路就能够认知天下、推知天道,介绍了圣人认识世界、把握天道的方法。老子以不出门远行、不隔着窗户远望为例,回...
沈周《卧游图》:心与天游谁得知|庄子|梅花|画家|倪云林_网易订阅
老子说啊:“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诚斯道也!禅宗祖师也常把牧牛比作修心。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分为十大阶段: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渐次修行,最后人牛双忘,圆融无碍。栀子花花尽春归厌日迟。玉葩撩兴有新栀。淡香流韵与...
「两江潮·杂文」单士兵|“秀才”,岂能秀下限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句话通常被认为演绎自老子《道德经》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意思就是不出家门,也能知天下事理;不望窗外,也能懂自然规律。能做到这种境界的圣人,靠的不是逆“道”而行,而是通过学识见识来进行判断。从古至今,也只有在道德和智慧的基础上生成才能技艺,才...
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几点建筑思想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大约两三千年前,中国古人将单扇的门称作”户“,将开在墙上的窗称为”牖“。那时候,居室都已经有了户牖(门窗),人们也认识到空间虚实有无的辩证关系。“有”提供便利;“无”发挥作用。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写明了这种虚实相生、互通有无的...
《道德经》揭示了什么“天机”,让西方思想界如此着迷?
熟悉老子《道德经》的人会立刻认出,这不就是对《道德经》里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翻译吗?PastMasters/TheBeatles同样的内容,还被著名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改编成了单曲TheInnerLight发行。不出户Withoutgoingoutofmydoor...
东西问·人物|伽博尔,翻译《道德经》的匈牙利汉学家
交谈中,或许他看出了我心里的半信半疑,于是找出那本纸页黄脆的明代版《道德经》递给我,叫我从书里找一个段落。我随手翻到一页,指着其中一段,重新递给他,老人随即朗读起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我惊住了!他不仅能不打磕巴地念出来,口音比他说英语还要少,...
张坤:请“老子”来上一堂“可视化”公开课
足不出户,“可视化”连线,窗外是千古共现的蓝天白云。我拱手作礼,请教老子:您怎么说出那么“牛”的精句啊,“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笑着说:不是我“牛”,而是“天之道”本来如此!命运与共,总有人和自然、动物冲突但又可融合发展的空间;四季轮回,总有春夏秋冬循...
今日寒露 | 天凉了,情深不畏寒露重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远离尘嚣,隐居田园,既是回到自然这一“外宇宙”,又是回归心灵的“内宇宙”。中国人相信,越是这样的人,就越接近于道,越能发现真我。寒露三侯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样的圣人真实存在吗?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名家解读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老子再次强调“道”不能用感官接触,要靠静观,玄览。这是老子高明之处,老子反复强调“道”的抽象性。春秋时代,能超出农民认识的直接经验,是难能超前的。但是,也不应当将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