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科兴疫苗被叫停的真相……曾6亿人接种
众多企业陷入新冠疫苗“滞销”的“后遗症”科兴新冠疫苗走向终结似乎是必然。早在2023年2月,一篇由国内研究人员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周刊》(ChinaCDCWeekly)的研究论文显示,“尽管同源接种第三剂科兴灭活疫苗后的1个月内,对重症的保护效力可以提高到70%以上,但其预测效力会在6个月后逐渐下降至50%以下。...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重磅揭晓 广东:薛其坤院士捧最高奖 14个...
曾木圣鼻咽癌疫苗有望三四年后进入临床研究“获此殊荣,非常高兴,很激动!”曾木圣24日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若顺利的话,三四年后鼻咽癌相关疫苗将进入临床研究。已在鼻咽癌防治领域深耕30多年的曾木圣,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病毒感染、致癌机制与免疫调控、肿瘤疫苗研发以...
科兴疫苗停产了,但谣言没有停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据显示,接种科兴疫苗并不会导致如谣传中所述的严重后遗症。但是,数不清的谣言仍屡禁不止。2023年12月11日,著名影星周海媚女士去世,年仅57岁。虽然她的家属已明确声明,周海媚女士去世的原因是心脏病猝死。[5]然而,仍有大量谣言将矛头直指科兴疫苗。由于曾有周海媚女士的友人表示她患有红斑狼...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 2023年免疫规划疫苗及其针对传染病的预防
2020年6月1日起儿童满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2020年5月底前,8月龄儿童仍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2007年扩免后至2019年10月1日前出生的儿童,应至少接种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和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对不足上述剂次者,使用麻腮风疫苗补齐。麻疹临床早期...
...将至:每周新增约6500万!关于重复感染的危害和后遗症,专家最新...
不过,5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表示,“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高福指出,一直以来,关于“长新冠”是否存在都有较多争议。高福认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
第一批“阳”的人,已经出现12种“后遗症”,4类高危人群别大意
5月2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项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报告显示,约10%的人在奥密克戎毒株后出现了“长新冠”病症,而且多达12种,其中最突出的症状包括疲劳、咳嗽、心悸、脱发、嗅觉味觉丧失、脑雾、胸痛、性欲改变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
第二波疫情高峰在即,新冠后遗症有哪些?国内新冠疫苗研发正热
新#新冠后遗症#,学名“新冠长期症状(Long-COVID)”。世界卫生组织(WHO)解释为:一些人在感染了COVID-19之后出现的长期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自最初发病起持续存在,也可能在康复后出现。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消失或复发。症状应从患者首次生病起至少持续2个月,才能被视为COVID-19后遗症。与COVID...
中国脑膜炎球菌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2023版)重磅发布——精彩...
幸存者中12%~20%出现瘫痪、耳聋、精神障碍、截肢、癫痫等严重后遗症,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相当大的情感、社会和经济影响。3、脑膜炎球菌疫苗根据抗原成分不同,脑膜炎球菌疫苗分为两类:一类是荚膜多糖成分疫苗;一类是蛋白成分疫苗。与多糖疫苗相比,多糖结合疫苗具有改变抗原类型,提高免疫原性的优势。
“二阳”是免疫力到期了吗?后遗症风险更高?这些误区要警惕
5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表示,“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与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5月13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资料较少,但公认的说法是,二次感染对我们的健康肯定是不利的,病...
6月底或迎来第二波疫情高峰!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
2023年4月17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余祖江、苟建军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上发表的研究,阐明了长新冠后遗症与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口腔和肠道菌群紊乱,且在核酸转阴后长期紊乱;并提示靶向调节真菌微生态或可改善COVID-19预后、促进免疫恢复、预防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