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病例诊断过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患者在初诊结果时白细胞计数极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计数极高,存在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复诊结果,白细胞计数依然高,但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原始细胞,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比例极高,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可能性。案例分析患者男性,37岁,因“确诊慢性髓系白血病...
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皮疹,要重点关注些什么?
过敏:当再次接触相同药物时,药物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组胺、趋化因子、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迅速引发一系列过敏症状。局部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皮肤潮红、瘙痒。全身反应波及身体多个脏器,症状严重,包括:皮肤症状:广泛的荨麻疹、瘙痒、红斑。面部(尤其是眼睑...
儿童运动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一例_医学界-助力医生临床决策和职业成长
综上所述,EIA临床罕见,通常起病隐匿,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反复发作的荨麻疹,皮肤瘙痒,严重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管性水肿,甚至休克等,停止运动症状通常会改善,严重者应及时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
如何选择合适的过敏原检测?
2、过敏原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过敏性哮喘的特异性方法。有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一般不作为常规方法。3、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BAT)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BAT):是一种基于细胞功能的体外激发试验,与体内激发试验相比,具有适用性广、重复性好、安全、省时等优势,但成本高。在其他体内和体外结果模棱两可或者阴...
Cell | 神经免疫之瘙痒篇——嗜碱性粒细胞的新角色
接着,在华大双光子成像团队Miller实验室的帮助下,Kim团队发现,特应性皮炎状态下皮肤中即有嗜碱性粒细胞浸润,当接触过敏原后,这些嗜碱性粒细胞表现的异常活跃,不仅能快速游动,而且出乎意料的和感觉神经末梢有了密切接触(图3和视频1)。借助化学遗传技术,Kim团队发现化学药物激活嗜碱性粒细胞可直接导致小鼠的瘙痒行为。
《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特应性皮炎的瘙痒突然加重,是因为血液中...
但是,有个让人意外的发现是,特应性皮炎的瘙痒突然加重竟然不依赖于经典的肥大细胞,而是依赖另一种不被注意的嗜碱性粒细胞(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嗜碱性粒细胞与驻扎在皮肤里的肥大细胞类似,也表达IgE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I,并在IgE交联后释放类似的效应分子,如组胺、5-羟色胺、类胰蛋白酶和白三烯(LTs)等[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后Ph去哪儿了?
转入我院后12月3日复查骨穿,骨髓涂片:原始髓系细胞及幼稚单核细胞占49.8%;粒系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占18.8%,部分细胞胞浆内颗粒减少及可见内外浆,部分成熟粒细胞可见核染色质异常凝集及核分叶不良;分类未见嗜碱性粒细胞;红系增生尚活跃,占19.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部分晚幼红细胞可见核固缩及脱核困难,...
“流泪”的红细胞,你注意了吗?
患者女性,46岁,主诉:腹胀一月余。入院检查B超示脾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及血小板升高、贫血,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在外周血涂片镜检见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并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形态更加偏向CML,NAP积分检查结果也提示有CML可能,但在血片中可见个别泪滴形红细胞,其余红细胞形态正常。
粤医生发现特应性皮炎瘙痒新机制 为实现精准治疗提供思路
中新网广州1月22日电(蔡敏婕潘曼琪)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不仅长期被慢性瘙痒困扰,而且常出现慢性瘙痒基础上瘙痒骤然加重的表现,但其中原因却令人费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日发布消息称,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芳(第一作者)研究成果《Abasophil-neuronalaxispromotesitch》在国际顶级期刊...
CNSL脑脊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
本案例患者2013年诊断为慢性髓系白血病,2015年进展为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既往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长期口服西乐葆、雷公藤多肽及伊马替尼等药物维持治疗,自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处于完全缓解期(CR),多次检测BCR-ABL1基因均为0.0%。2019年12月因出现视力下降、耳鸣,双下肢乏力等症状收治于风湿免疫科。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