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新视角:姚洪峰教授讲述穿越千年的古代桥梁艺术
姚洪峰与参与活动人员深入讨论洛阳桥桥基的早期构建方法,强调了宋代至现代建筑技术的演变,及对这些技术的现代应用和评估。洛阳桥的桥墩从宋代到明代,经历了多次修复,每一次修复都体现了当时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修复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桥墩的原始风貌,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了加固和保护,确保了桥梁的持久耐用。此外,...
中国早期的跨海大桥长啥样?建筑的艺术,洛阳桥和戊己桥
洛阳桥邻近洛阳江出海口,江底为滩涂淤泥,千年之前的手工年代建桥异常艰难,桥基屡受海潮冲毁。建桥人因地制宜创造了“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等建桥技艺,终于一桥跨两岸。特别是利用牡蛎外壳附着石头的胶合作用,将桥基和桥墩石凝结为牢固的整体,可以起到加固桥基的作用,“养蛎固基”,是古代...
福建泉州洛阳桥:一桥带“火”一座城
据泉州市洛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吕培基介绍,随着申遗成功,当地旅游迎来了热潮。据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洛阳桥的游客近4万人次/天。2023年,洛江区的旅游人数是313万人次,其中洛阳桥贡献了1/3,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可谓一座桥带“火”一座城。洛阳桥畔,人间烟火气浓。当地村民在桥头摆摊,售卖着新鲜的牡...
洛阳桥首登邮票:为世遗古迹注入新活力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8日电(吴冠标)26日,《洛阳桥》个性化邮票在福建泉州发布。该邮票由中国邮政和泉州市洛江区政府联合发行,将浩瀚大气、传承千年的世遗风景封存在方寸之间,为这座“海内第一桥”注入了新的活力。洛阳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宋皇祐五年(105...
“海内第一桥”—《洛阳桥》邮票发布
在印制过程中,于油墨内加入“海蛎壳粉末”,代表着洛阳桥在建造时使用“种蛎固基”生物技术工程的伟大创举;在材质上,采用150g邮票纸,展示“海内第一桥”的厚重历史;在形式上,通过风琴折的形制,诠释洛阳桥“跨江接海、万古安澜”的雄浑气度;在设计上,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万安桥记》宋碑辅以洛阳古桥,...
洛阳桥首登邮票
4月26日,《洛阳桥》邮票在洛江区洛阳桥畔发布(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海内第一桥”——洛阳桥首登邮票。闽人牧洋为田、与海共荣共存的传统,从古至今深刻影响着泉州的发展理念。图为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位于泉州洛阳江入海口处。(陈英杰摄)洛阳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
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洛阳桥
“种蛎固基”是在桥基建造后,在桥基上人工养殖牡蛎。原本分散的石块通过牡蛎的繁殖而结成牢固的整体,以加固桥基。这种把生物学与桥梁建筑相结合的固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创。“浮运架梁”解决架设石条桥面问题。退潮时用木浮排将石材运送至两个桥墩之间的恰当位置;涨潮时水面将浮排和石材整体托起,调整安放至桥...
泉州宝藏之洛阳桥:屹立千年的跨海大桥,小小牡蛎竟成“大功臣”
为了解决长久稳固的问题,泉州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成为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这让洛阳桥坚固无比、历经多次灾害而延续千年。“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这是泉州人熟悉的谚语,也透露着泉州人对于洛阳桥的...
新春走基层:走出洛阳市 打卡洛阳桥
14日,大年初五,冬日暖阳下,近30℃的午后,我们来到洛阳桥,感觉陌生又亲切。这座洛阳桥,不在洛阳,在泉州。
智慧之桥 发展之桥
位于泉州洛阳江的洛阳桥,实际上是一座跨海石桥。主持营造此桥的,是北宋名臣、大书法家蔡襄。这座桥的诞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中世纪,蔡襄在江海之交、风涛狂恶的宽阔水面上,通过将牡蛎种在石头缝间,以达到固基效果的发明,至今令人叹为观止。近1000年过去了,这座石桥犹巍然横卧江海间,无数贩夫走卒、达官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