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旅美大熊猫的“明星”生活
2005年,终于有其他熊猫产下的幼崽在美国国家动物园成功存活下来。按照中美之间的协议,后来在美国出生并长大的幼崽在成年后会返回中国的大熊猫基地生活。美国科研人员进行的大熊猫研究,对中国的研究人员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可以说,50年前兴兴和玲玲的赴美之行,不仅为中美之间的外交开启了新局面,也为大熊猫科研...
最新!未来两天是“港产”大熊猫双胞胎存活关键期
新诞生的大熊猫双胞胎目前正在经历“收水期”,体重将有所下降,整个过程持续3-4天,未来两天是双胞胎的存活关键期。海洋公园动物护理专业团队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熊猫中心)的专家正24小时全天候密切照料双胞胎,希望能尽快稳定下来。盈盈以19岁高龄产子,相当于人类的57岁,是有记录以来最年长初次成功产子的...
科普| 生存800万年之久的大熊猫
科普|生存800万年之久的大熊猫大熊猫“毛豆”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祖先由吃肉改吃竹子,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证明。史前大熊猫的化石主要出土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这是一个发现于中国南方、距今约78.1万—12.6万年的动物化石群。该化石群中的大部分物种,如剑齿象、剑齿虎...
确认了!全国首次拍到两只放归大熊猫“谈恋爱”
目前我国已形成小相岭栗子坪、龙溪-虹口、大相岭共三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地。20多年来,先后成功野化并放归12只圈养大熊猫,存活10只,促进了小相岭和岷山南端的两个大熊猫小种群复壮。(四川观察王嘉妮先俊逸张耀春王茂羽)来源:四川观察
四十年守护,旗舰物种大熊猫的“非凡跨越”
大熊猫,这一地球上生存超过800万年的珍稀物种,不仅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活化石”“中国国宝”的美誉,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可或缺的旗舰代表。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四川设立多个基地,致力于大熊猫救护、繁育、野化放归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野生大熊猫不再“濒危”了?40年增长约800只!我国怎么做到的?
为了破除三难,张和民研究团队潜心研究,终于在13年后,解决了3难问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他们通过改善环境,让大熊猫能够在空气清新,植被丰富,空间宽阔的地方生活,从而提高它们的活力。再认真研究并调整大熊猫的食物类型,比如,在野外的熊猫长期只能吃到竹子,而在这里,饲养员会定期增加苹果、胡萝卜等果蔬,让它们能够营养均衡,增加活动量...
从“掌上明珠”到“竹林隐士”——我国正积极推进圈养繁育大熊猫...
截至目前,大熊猫中心已放归圈养繁育大熊猫11只,存活9只,其中7只成功融入有灭绝风险的小相岭山系野生种群,2只成功融入岷山山系野生种群。目前,该中心的大熊猫野化培训梯队已经建立,共有5只圈养繁育大熊猫跟随母兽进行野化培训。未来,每年将有培训合格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努力恢复壮大野生大熊猫濒危小种群。此外,大熊猫...
中国大熊猫保护60年的世界贡献
1953年,我国就开始在动物园开展大熊猫的人工饲养,然而圈养大熊猫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存活难等问题无法突破。直到1995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破解圈养大熊猫“三难”密码后,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得以长足发展,大熊猫的迁地保护体系逐渐成熟。“圈养大熊猫为我国开展大熊猫一系列延伸性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资源...
大熊猫为什么要野化放归?
为了拯救大熊猫孤立小种群,改变其濒临灭绝的状态,也为了整个大熊猫种群能够持续生存,熊猫中心从2003年起就开始实施大熊猫野化放归计划。“大熊猫野化放归,就是在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之后,将部分人工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以达到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目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主任吴代福表...
明明圈养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把大熊猫放归野外?
淘淘在野化培训期间跟着妈妈学习野外生存本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到目前为止,圈养大熊猫野化与放归项目已经启动了20多年,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共放归了11只大熊猫,其中存活下来的有9只。姓名性别放归时间现状祥祥雄2006年死亡(高处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