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个球,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其中一面?如何通俗理解?
正如问题中提到的那样,月球是颗球形天体,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面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呢?自古以来,月面上暗色部分,人们就称之为“吴刚在伐桂花树”,这说明很长时间以来,月球始终用同一面对着咱们地球。形成这种自然现象并非巧合,这是地球和月球在万有引力和潮汐力长期作用下的结果。很少有人意识到,月球在地球上掀起的...
那个淡蓝色的光点,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地球上小块区域的照片最早是用气球和飞机拍摄的,后来是用简易弹道火箭拍摄的,最后是用轨道太空飞船拍摄的。飞船拍到的远景就像你的眼睛在离一个大地球仪2.5厘米处看到的图像。几乎每个人都学过大地是球形的,我们都由重力吸附在它的上面。然而,我们所在世界的真实情景直到“阿波罗”计划对整个地球拍摄了一幅装满镜...
宇宙是无限的吗,如果它存在边界,边界之外又是什么?
这个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问题,其实现在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答案,但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和韦伯望远镜,确定了可观测宇宙的范围是930亿光年,也就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半径465亿光年的球形时空。可以肯定的是可观测宇宙之外肯定还有星系,但因为宇宙超光速膨胀的原因,这些星系发出的光永远也到不了地球,所以我们看不见它们...
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冬天还会这么冷吗?
这意味着,地球辐射出的功率就等于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给出的强度乘以地球表面积。因为地球是个球体,表面积是4πR2。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地球只有一面被太阳加热,截面是一个圆形,但是它利用球形表面朝向所有方向辐射热量。于是我们的功率方程变成:是的,我知道它看起来很杂乱,但是这个方程并不糟糕。它只是在说来...
从地球的月球,38万公里有多少条路可以走?该选哪条路?
在“嫦娥五号”无人采样返回任务中,探测器首先进入210公里圆轨道,之后着陆器2次实施降轨机动,进入200/15公里的椭圆轨道,在15公里近月点位置启动月面软着陆程序。采样完成后,上升器首先进入180/15公里的椭圆轨道,然后飞至210公里高度,与等候在那里的轨道器交会对接,转移月球样品。通过这一系列复杂的轨道操作,月球采样...
从地球出发到宇宙边缘,一路上我们会看到什么?
当我们继续向外探索,会遇到火星、木星、土星等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以及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甚至就算我们离开了冥王星轨道,也仍然只是在太阳系范围内,因为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是一个半径1光年的球形时空,冥王星轨道以内都只算是太阳系的内部空间,在它之外还有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
手握核聚变工程,合肥要先“冲出地球”了?未来人类或将不愁能源
谁能率先取得突破像我国的东方超环,实验装置规模巨大,光是打造过程就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世界其他国家在这一方向上的研究,也只有政府才能承担得起费用。除了这一方向外,世界上还有球形反应堆装置。相比于我国的东方超环,后者在整体的造型上相对小一些,但真实的体积其实也不小。
康熙皇帝所写的这一读书心得,为何特意提到了台湾
古代中国很早就有“天圆地方”“天圆地平”的概念。近代意义上的西方“地圆说”和地球经纬图,由利玛窦引入中国。他以赤道为中心,平分地球为南北两半球,并画了南北二回归线、南北二极圈线,相应地又把气候分为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西方地圆观念冲击了传统的天圆地方、天圆地平的观念意识。地球是球形的,...
八大宇宙观测神器,中国占几个?
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600万年,我们的摇篮也一点点扩大,从一个聚落、一片大陆到整个星球。但和浩瀚的星辰大海相比,又如此的渺小。从远在拉格朗日点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到藏在贵州深山里的中国天眼。为了准确、全面地...
地磁暴:制造美丽也带来危险
他们分析风云三号E星、羲和号等卫星过去几天的监测资料后发现,太阳分别在11月27日5时、21时、22时,以及11月28日20时左右,先后四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前三次相对较弱,但发生时间比较紧凑,一个接一个地连续爆发。而第四次过程强度最大,喷发物质最多,并且形成了近似正对地球的球形喷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