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二十部必读经典 修士必看的经书
《楞严经》文字优美、学修兼备、教义精髓、体用双彰、性相并谈、历来被公认为“诸佛心宗、群经密藏”;《楞严经》的逻辑分析、论理辩驳、精妙无比、超凡绝伦、凡读懂楞严之人,无不被其周密斟细的思辨,和深奥幽微的哲理所倾倒,拍案叫绝,历史上有无数曾经误以为佛法为愚学的人,读了楞严后即诚心折服,因...
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25句禅意诗词: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如同老僧端坐岩石之上,与清风为伴,与明月为友,心灵与自然合而为一,达到至高的平和。怀有宽容之心,也有如一缕过耳清风。06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唐·贯休《道中逢乞食老僧》世人只见皮囊施舍粥饭,却不知僧人心如白莲,那份清净与高洁,非言语所能传达。独自品味孤独,寻求真正的自我。07...
去世一周年,3亿人朋友圈被他刷屏:撑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他
1964年,一位佛法大师透露心愿:想要在台湾澄清湖的一片地,创建佛教道场。信徒们得知,便纷纷捐款。但钱凑齐了,正准备签约时,大师身旁的一位弟子感叹:“澄清湖是观光胜地,我们在这里建庙,真是沾光,游客一定会顺道前来参观。”谁知大师听后,却心念澎湃:“我希望创建的道场,能吸引人专程前来礼佛参拜,而不是...
天台智者大师的教相判释学说
智顗指出,上述的“化法四教”,一方面在义理的浅深层次上判然有别,另一方面又有着渐次递进的关系:藏教中的利根大智之人可入于通教,通教中的利根大智之人可入于别教、圆教,别教中的利根大智之人可入于圆教。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种依次递进的关系,智顗又把“化法四教”从低到高、从浅至深分为七个阶次,即:藏...
文字、佛教、汉化、风俗——辽朝的文化发展
其次表现为,契丹贵族专研佛学的人很多,其中以辽道宗最为典型。苏辙出使辽朝,归国后上《论北朝政事大略》曰:“北朝皇帝好佛法,能自讲其书。每夏季,辄会诸京僧徒及群臣,执经亲讲。”在民间社会,佛事更是兴盛一时,有很多富裕官员以及寻常百姓出于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广延僧人,持经念佛。再次表现为,僧侣集团成为一...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0句富有禅意诗句,顿悟之间涅槃重生
唐·王维《竹里馆》中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在寂静无人知晓的幽深竹林中,唯有明亮的月亮与诗人相互映照。此句诗意地传达了独处时与自然和谐共融,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澄明。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也能如诗人在静谧森林中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之美,如一轮明月,感知禅意,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金庸笔下的少林派,每一辈的僧人中,佛法最深的分别是谁
贪念过盛,反而欲速不达,甚至被武功反噬,练成心魔。所以,一个人如果练成易筋经,本身就已经能够证明他的佛法高深了。从这个方面来说,令狐冲何尝不是一尊活佛呢?其他辈分的僧人数量较少,就不展开说了。唯一要说的是,扫地僧其实称得上少林千百年来佛法最高深的僧人之一了,但他却偏偏没有辈分。
为什么有的人佛法高深,却入魔道,其实你也在犯这个忌讳!
凡是出家的僧众都是消极避世的,甚至说他们本就是不适应这个社会被淘汰下的人,但凡有能力的人,谁会这么“看不开”出家呢!这也是人们被佛教一些片面戒律和日常影视作品的误导之后,对弘传佛法的人产生了很深的芥蒂,所以现在是佛陀千年前所说的末法时期。
表面单纯、内心深不可测的人,大多有这三大特征,值得深交一辈子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喜欢隐藏自己,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看起来非常单纯,实际上却深不可测。更通俗点说,就是在“扮猪吃老虎”。而当身边人偶然拨开迷雾看到真面目时,往往都会大吃一惊,原来他这么厉害。其实,真正深藏不露的人,大多有以下几个特征,值得一辈子深交!
一生闭关、弘教的道根长老:上根之人,师父可打可骂,道心弥坚不退
“道根老和尚是湖北著名高僧,德高望重,不能尽言,吾曾书联以赞:‘道高菩提传慧命,根深般若演毗尼。’可谓其一生的真实写照。”——昌明老和尚道育菩提传慧命根深般若演毗尼回忆荆楚高僧道根长老文/心平法师在近现代湖北佛教复兴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高僧大德、护法居士、专家学者,他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