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响指就能发电?能穿在身上的纳米级发电机
简单来说,王中林院士的成果“纳米发电机”,能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如果关注材料学进展就会发现,经常会有尺寸微小、功耗低、反应灵敏的纳米器件和纳米机器人出现,它们可以完成精密医疗、遥感等普通人力所不逮的细分领域,但全球众多研究者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不管纳米器件有多...
摩擦纳米发电机入选2024年十大新兴化学技术
摩擦纳米发电机入选2024年十大新兴化学技术中国科学报10.2200:00关注本报讯(记者张双虎)近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公布了2024年十大新兴化学技术。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及其团队发明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入选。关于今年的十大新兴化学技术,英国科学家、科普作家费尔南多·戈...
王中林归国揭秘:纳米科技的突破与机遇
作为纳米发电机的发明者,王中林教授的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这些研究不仅为能量收集和传感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也为未来的智能设备和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来源。例如,他开发的纳米发电机能够将微小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在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
俄罗斯无限期禁止235名澳洲人入境,华裔科学家发明二氧化碳发电
昆士兰大学(UQ)化学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王竹元(音,ZhuyuanWang)博士和该系教授张希望(音,XiwangZhang)发明了一种用二氧化碳发电的发电机,这有可能为新的工业规模的碳捕获打开大门。这种消耗碳的负碳“纳米发电机”(nano-generator)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发电,也就是通过让吸收二氧化碳的多胺凝胶(polyami...
上海理工大学谷付星团队:“陆地”光热冲镊,实现传统机械式纳米...
近日,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庄松林院士带领下的谷付星教授课题组,发明了一种基于光热冲击效应的激光捕获技术,称为光热冲镊Photothermal-ShockTweezers,实现了固体界面上对微纳物体的捕获及任意操控,并探索了其纳米机器人应用。相关成果于2023年11月24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
中科院纳米能源所魏迪研究员、王中林院士团队最新AFM综述:基于...
魏迪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员,离子电子学(Iontronics)实验室负责人,北京市政府特聘专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剑桥大学Wolfson学院高级研究员、芬兰AboAkademiUniversity客座教授(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目前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Energy、NatureCommunications、PNAS、AdvancedMat...
科学家发明光热冲镊技术,实现在固体界面捕获和操控微纳物体
图丨光热冲镊操控纳米线(来源:NatureCommunications)传统机器人基本被限制在几百微米尺度,与其配套的电机和能源驱动系统往更小型化发展也充满挑战。光热冲镊技术的出现,也有望解决纳米机器人领域中的磨损、吸附等问题,因此增加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具体来说,光热冲镊技术能够用于实验室操控微纳物体。与传统的手工...
“钱学森之问”的时代回答 院士专家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王中林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在论坛上,王中林分享了从事近20年的纳米发电机原创研究背后的发明故事。2005年,他开始带着学生研究生长纳米材料,在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压电系数测量时,发现纳米材料输出了5毫伏的电压,于是“纳米发电机”的概念诞生。
点赞鲤城职工 33项创新成果获奖
发明人:华春娇、彭涛、崔文立、陈汝家、华德峰(泉州市杰斯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2.纳米石墨烯复合氢氧化镍电极材料开发镍氢电池制备发明人:陈文明、张桂生、陈彩霞、陈端典(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3.开放式数字全流程仪器定制平台发明人:郑忠生、洪杰星、黄金兴、赵光华、蔡丽娜(泉州市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未来技术学院王新团队在柔性电子器件、人机界面、人工突触等领域...
近期,王新团队设计了由两种不同工作模式的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s)集成的器件,由基于LIG两种不同工作模式TENG集成的多功能器件同时实现了精确无线控制和敏感触觉模式识别(0-2.8kPa范围内的压力灵敏度为2.2V/kPa),这将在超宇宙、无人驾驶车辆和智能机器人中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