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父母死后无葬身之地,此人送了一块坟地,子孙显贵三百年
李贞(1303—1378),江苏盱眙人,早年娶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后追封曹国长公主)为妻,1339年生子保儿(李文忠)。1351年,曹公长公主去世。之后,李贞携带李文忠四处流离、躲避战火,1353年投奔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李贞被封为“恩亲侯、驸马都尉”,1370年加封为“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1...
朱元璋下葬过程有多恐怖?明史给出的资料记载,足以让人胆颤心惊
明朝人殉制度的滥觞,是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开始的。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去世后,有两名王妃被要求殉葬。这一事件开创了明朝妃嫔、宫女殉葬的恶劣先例,也为朱元璋自己死后的殉葬行为埋下了伏笔。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遗诏中明确规定,侍寝过的四十名妃嫔需全部陪葬,一同被葬入孝陵。这一举动标志着明朝人殉制度的...
朱雄英:朱元璋嫡长孙,有他在朱允炆没资格登基,朱棣也不敢造反
我们可以注意到,朱元璋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定下了字辈。朱标的儿子都是“允”字辈,如朱标的次子叫做朱允炆,朱雄英的同母弟弟叫做朱允熥。而朱雄英却不按允字辈起名。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颇为有趣:在大明洪武九年的光景,朱元璋深思熟虑,为后世子孙精心设定了字辈序列。而令人哑然失笑的是,这套字辈制度的“先驱”朱...
若朱元璋传位给朱标第三子朱允熥而非朱允炆,朱棣还敢造反吗?
在常氏仙逝四载之后,其子朱雄英亦步母亲后尘,撒手人寰。身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嫡亲长孙,他的逝去不仅标志着一位潜在储君候选人的消逝,更预示着未来龙袍加身者的空缺。对于向来秉持“嫡长继位”铁律的朱元璋而言,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心灵重锤。终于,在命运的捉弄下,由于朱允熥的生母常氏及其兄长朱雄英相继离世...
朱元璋将此人幽禁至死,300年后其子孙称帝,年号为“洪武”
但是朱亨嘉可不管这些。他觉得既然大家都在争,凭什么我就不能争一争?于是他也宣布称帝了。更有意思的是他居然把年号定为"洪武"。这下可闹大了,"洪武"可是朱元璋的年号,朱亨嘉这么做,简直就是在说:"看,我才是朱元璋的正统继承人!"这不是在打其他宗室的脸吗?
明朝灵璧侯世系:汤和居功至伟却功成身退,后世子孙安享太平
汤和告老后,仍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见(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汤和晚年更加恭敬谨慎,从不向外人透露国事,从不议论朝政,从朝廷所得的赏赐,汤和大多分给了乡亲。1395年,70岁的汤和去世,被追封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明朝疆域汤和子孙荫封灵璧侯汤和有五个儿子,长子汤鼎为前军都督佥事,在平定云南途中去世;次子汤軏,曾任太原中护卫镇...
朱元璋本是草根出身,登基后却亲自操刀编书,下令后世不得改一字
对于自己劳心劳力的得意之作,朱元璋认为《大明律》堪称经典,于是郑重立下祖训,后世子孙不可更改。从这一角度也可以看出,他对《大明律》是非常满意的。当然,朱元璋也很清楚法律是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不然会给后世带来很多问题。为此,朱元璋又在《大明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
朱元璋亲手御制《大明律》后,明确提出,群臣子孙不得随意更改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朱元璋亲手御制《大明律》后,明确提出群臣子孙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即以“变乱祖制”加以惩处。但顺时应变的朱元璋认为,“法令者,防民之具,辅治之术尔,有经有权。律者常经也,条例者一时之权宜也。朕御天下将三十年,命有司律久矣,何用更定?”其意是指,后代君王可以用汇编条例的形式因...
朱元璋对朱标好到盼他谋反?老朱也是深中权力之毒的人
简而言之,权力之下无父子,骨肉血亲更要防。这样的朱元璋,你觉得他会闻朱标谋反而喜,还是日夜防备着太子夺位?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些都是朱元璋对后世子孙们的要求,他信任和宠溺朱标到了愿意纵容他一切行为的地步。通过朱元璋制定的各种祖制不难发现,他很推崇汉武帝和董仲舒搞出那套法儒相合的“君臣父子”。这种...
1428年,朱元璋64岁的儿子暴卒,唯一一支后代被圈禁一百多年
之前朱槫被废为庶人时,他的王妃吴氏虽然去世,但朱槫还有小妾在身旁陪伴,还给他生了一名幼子。朱槫死后,他的子孙一直被严密看管,但可以婚配,到了嘉靖年间才被释放为平民,不管怎样,朱槫这一枝有后代留下来,子孙后代严格按照朱元璋留给他们的二十字字辈取名,后来的皇帝们也没有怎么刁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