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有哪些?两院院士把票投给了它们
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邱晨光研究员团队构筑了10纳米超短沟道弹道二维硒化铟晶体管,创造性提出“稀土钇元素掺杂诱导二维相变理论”,并发明“原子级可控精准掺杂技术”,从而克服二维领域金属和半导体接触的国际难题,研制出国际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二维晶体管。稀土元素钇诱导相变欧姆接触理论和原子级可控精准掺杂技术。
中科院新增院士五大看点:更年轻,含多位“大国重器”设计师
这2位院士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有机化学的谢作伟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结构工程的滕锦光教授。不过,这2位学者均出生于浙江,并在内地完成本科教育。看点五:外籍院士增选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波兰、荷兰、乌兹别克斯坦3国今年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据了解,在坚持外籍院士标准的前提下,中科院今年重点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开会路途中突然失踪,国家寻找31年仍无线索
就比如邓稼先,他自从参加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后,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二十八年;还有中科院院士王承书,她自从在1964年接替铀同位分离工作后,与丈夫分居长达三十年,有人问起时她的丈夫就说:“我也有三十年没有见到她了。”不过,尽管这种参加国家重大项目而消失的情况并不少见,却鲜有陈彪这样的例子,哪有在上班过程中突...
【解放日报】人生最美好的一程“长跑”——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那扇棕色大门之后,是去年新当选中科院院士的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教授。他带领团队二十年如一日,拨开层层迷雾,勇闯生命科学的无人区。细胞命运如何编辑?生命历程能否逆转?为何选择在这个领域深耕?在高绍荣眼中,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也最美好的一程“长跑”。本报记者彭德倩越深入研究,对生命越充满敬畏...
致敬!这9位“00后”名人,每位都是最闪亮的明星,最年长的112岁
六、“船舶设计专家、中科院院士”杨槱(yǒu)(106周岁)杨槱,1917年10月17日出生在北京市,毕业于上海造船学院,是中国船舶设计专家,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不仅在专业上有着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船舶行业的第一位院士。他更是中国船舶业最富盛名的导师,为祖国培养了众多现代船舶人才。杨槱的卓越...
广东南海竟然出了这两位名人:一位是中科院院士、一位是华侨领袖
南海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曾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南海模式”,创造了跻身广东“四小虎”的发展传奇(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素有广东“首府首县”之称。2019年,南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6.62亿元,同比增长6.9%。当然南海区历史至今名人众多,在近当代就有这样两位名人,他们值得南海人铭记。其中一位是中科院院士、一位是华侨领袖。第一...
张家港竟然出了这两大名人,一位是副国级领导,一位是中科院院士
2019年,张家港市下辖8个镇,另设有7个功能区。2018年,张家港市常住人口126.0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20.18亿元。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当然,张家港市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人物,他们一位是副国级领导,一位是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新增191名院士初步候选人 他们到底有多优秀?
8月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显示,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共191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35人,化学部2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地学部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6人,技术科学部...
中科院院士:几乎没有任何研究课题会完全按照预期发展,一个很小的...
今年是中科院院士唐本忠及其同事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20周年。2001年,唐本忠团队偶然观察到了这一有悖常理的光物理现象,从而在发光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原创突破。2016年,Nature将AIE点(聚集诱导发光纳米粒子)列为支撑和驱动“未来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这也是唯一一种由中国科学家原创的新材料。
陕西商洛竟然出了这两大名人:一位官至副部级,一位是中科院院士
陕西商洛竟然出了这两大名人:一位官至副部级,一位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民航总局,院士,商洛,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