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黄东:一个清代广州“事仔”的大世界
广州海事博物馆以1767-1796年间活跃在广州十三行的“小人物”黄东的故事为线索,结合他与英国商人、植物学爱好者约翰·布莱德比·布莱克的故事,与美国橡泉园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合作,策划实施“遇见黄东:一个清代广州‘事仔’的大世界”展览,以黄东的视角展现一个时代的微观历史画卷。一个很难在...
“天子南库”的广州十三行,在清朝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对此,嘉庆皇帝心知肚明,特地颁谕:“捐输报效已非一次,自当培训商行,另其家道殷实,方不致稍行赔累。”不仅如此,“怡和行”商人伍秉鉴曾在《广州和约》中,分别拿出了110万银元赔付英军。十三行赢得了经济利益的同时,又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声誉。上图_伍秉鉴(1769年—1843年9月4日),又名伍敦元上图_西方版...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在开放与交流中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
一个十三行,半部广州史,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讲述的就是广州从“一口通商”时期开始的威水史。走进十三行博物馆,被摆在C位的是镇馆之宝——“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碗的中心处有“1757”的字样——那正是清政府把广州设为唯一的合法对外贸易口岸的年份,之后这里进一步成为中西贸易的中心。博物馆展厅一层的“清代...
广州十三行的败类,被洗白成“民族英雄”,为何神剧总是突破底线
《广州十三行》初登场的伍敦元,确为历史真身,他身为买办巨头,凭垄断特权财源滚滚。然而,随着剧情推进,这位角色形象渐与历史原型渐行渐远,显得有些偏离真实。伍敦元,曾是个清醒的商人,却在金钱的诱惑下,渐渐放纵了内心的贪婪。他化身狡猾的蛇,藏匿鸦片于工艺品之中,暗中协助英国人贩卖,最后还与那英国人...
晚清广州为何是十三行,而不是十二行?
十三行的位置可以说也是绝佳的,它紧挨着广州文化公园,不远处就是80年代有名的南方大厦,还有90年代到00年代,一代人记忆的状元府,外地游客到广州必逛的上下九步行街,再远一点就是北京路商圈,海珠广场等商圈。这些商圈,都是当时广州最旺的地方之一,十三行脱颖而出后,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商圈,这又让沉寂多年的十...
中国商帮600年: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下)
潘启成为复设的公行首任商总(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以公行的再次成立为标志,广州十三行商人真正进入产生巨富的时代。之后,潘启成为广州首富,并成为与瑞典、英国等国丝绸贸易的最大客户。在广州一口通商的85年间,潘启及其家族出任总商的时间最长。同文行(后改名同孚行)也是十三行里面唯一一个超过百年历史的商行。
“荔泮芳华”:从晚清广州巨商兴衰中窥见清代盐政的生财之道
在清代广州,除了有做外贸的洋商之外,还有另一群商人,他们对整个清王朝的经济民生影响比洋商更大,这群商人就是盐商。黄国信指出,在广州众多盐商当中,十三行的潘仕成为人所知。潘氏家族世代深耕盐业与洋务,潘仕成本人以“潘继兴”之名,承充临全盐埠之重任,还曾身居盐运使要职。潘仕成在经营盐业的同时,又将...
广州“华尔街”,背后藏着多少故事
位于越秀区和荔湾区之间的人民路,曾号称广州“华尔街”,有殷实富庶的十三行,富可敌国的行商。我们今天使用的“银行”一词,很多人认为源于日语,其实来自辉煌一时的广州银行会馆。上个世纪,广州拥有544家银号,数量居全国之首(银号,即旧时规模较大的钱庄,主要为存款、贷款、汇兑等资金融通调拨业务,规模大的银号还...
广州十三行工美作品亮相国际 “续启华章”三国巡展意大利站开幕
大家都很清楚,马可·波罗游记是非常有名的,正是因为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探索。那么在此情况下,西方一系列的探险家,包括天文学家,像哥白尼,他就是看了马可·波罗游记,专门做了批注。可见威尼斯和中国的往来是非常悠久和深厚,特别是广州十三行时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商贸往来,中意商贸往来仍然在...
权力、资本与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的历史与未来命运
在明朝,宦官专权及低薪制度让整个文官集团也有代言商人的倾向,而明末从精神上承袭了王阳明一脉的东林党,表面看是一个士绅集团,实际却是具有政治倾向的商人利益的传声筒。到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商人甚至充当起连接清政府与外国贸易商人的中介角色。作为政府授权的商人—十三行行商尤其是公行总商就有代表清政府行使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