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本苏人——范仲淹与苏州府学碑刻拓片展在萧山举行
8月1日,“文正本苏人——范仲淹与苏州府学碑刻拓片展”在萧山博物馆举行。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文正公”。他的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著称。宋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在被贬出京后,移守乡郡姑苏,不仅兴修水利、开仓赈灾,还捐出南园宅地创办苏...
范仲淹提出在苏州治水遭到朝廷众多阻挠,多次上书后方得以实施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其祖上为陕西邠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丈八寺镇太慈村),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宋真仁宗时,他武官曾任枢密副使,文官曾任参知政事,是一位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的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一生建树及政绩颇丰,如食两餐...
如果不是兄长说漏了嘴,范仲淹也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秘密
当时范仲淹出生才四个多月...在武宁军节度使的帮助下,武宁军派出兵士去真定府把你父亲原配夫人陈氏的灵柩迁移苏州。又派出两名兵士护送谢观音带着三个孩子将范墉的灵柩运往苏州,然后将陈氏的灵枢和你父亲的灵柩合并于苏州范氏祖坟。“到达苏州后,本以为范氏家族会同情我们孤儿寡母没想到他们竟然不相信我们母子俩...
观展攻略丨举业与产业——苏州二范家族的不同命运
众所周知,在宋代的苏州,有两位范姓名人最为知名:范仲淹和范成大。二人同是苏州人士,并且恰好都曾官至宰执却始终郁郁不能得志,范成大与范仲淹之间实在颇有相似之处,所以明代又有“吴中二范”的说法。那么,二范家族的发展走向是否是相似的呢?《绍兴十五年吴郡登科题名》碑拓本原碑刻于南宋、元代苏州碑刻博物馆藏...
《古文观止》传世名句,句句经典,代表文言文的真实水平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学业、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除了勤劳,一个人还要有自我的思想和判断,不能人云亦云,没有主见。0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这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即便是现在,这句话仍然不过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陈宝良|虎丘秋:明清时期的虎丘与苏州城市人文景观
天平山位于苏州府西,山上枫林最为繁盛(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宋代名臣范仲淹的祖墓,正好在这座山的山麓,俗称“三太师坟”。在坟前,有九株大枫树,名为“九枝红”。每年十月,枫叶挂霜露红,苏州人就“赁山轿,结伴往游”。夕阳西沉,纵目鸡笼诸山,丹林远近,烘染云霞,四山之松、栝、杉、榆,各色树木,“间以疏翠,岩壑亭台,俱作...
宋城通讯 | 范公府学先天下 园林宝塔世无双——江苏苏州历史文化...
如果说两晋变乱,中原士族南迁的“流风”是苏州民风由武至文的一个转折点,那宋朝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临界点,宋朝重文抑武,大力倡导科举,消弭了民间的习武之风,具体到个人来说,对苏州崇文风气影响最大的人,当数范仲淹。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知苏州,次年他便上书请立郡学,并将自己在南园买的一块地...
宋城通讯 | 何以“天堂” 水运平江——江苏苏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宋代以来,太湖下游水患频发,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因此治理苏州水患便成为北宋朝野关心的大问题,其中以范仲淹对苏州水患治理的成效最卓。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知苏州,时值太湖汛期,“沦稼穑,坏室庐”“观民患,不忍自安”,范仲淹“询访高年”“深研利病”,提出了“修围、浚河、置闸,三者如鼎足,缺一...
范仲淹为何没有葬在天平山?
位于苏州西部的风景名胜天平山,与北宋贤相范仲淹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这里不仅是范公祖墓,也是整个范氏家族的根脉所在。位于山麓的范文正公忠烈庙,古往今来有无数名流贤士前来拜谒。“范公存庙貌,山气亦增高。后乐先忧事,拜公天下豪。”吴门画派宗师沈周的这首小诗颇能代表后世苏州人对范公的崇敬之情。在后...
范仲淹的义田义庄
范氏义庄旧址(今苏州市景范中学)范仲淹一生乐善好施,有许多高风义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创建义田义庄。据记载,范仲淹一生置办了多处义田义庄,分别在苏州吴县、淄州长山、商丘宁陵等地,其中苏州范氏义庄最为典型和完善。义田是指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建义田需要耗费资产和大量精力,且不以回报和获利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