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大儒,一生清廉为民,死后留下四句话成无数人座右铭
朱熹等理学家对张载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发,使得"关学"成为了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评价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他被认为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宋代的学术界,也对明清时期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载的一生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他以"...
东西问·武夷论坛丨劳悦强:穿上时代“新衣”的孔子,是朱熹吗?
劳悦强:从1313年开始,元朝“专立德行明经科”,恢复科举,以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朱熹等大儒注解的《四书》为主要考试内容。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其实很多人是通过朱熹的注释去认识孔孟儒学的。2010年10月22日,《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在福建武夷山举行。张丽君摄16世纪末,利玛窦在《天学实...
大E人辛弃疾是怎么社交的?
北宋由于皇帝亲自倡导,朝野上下诗词歌赋唱和蔚然成风,南宋亦如是。但不同的是,北宋社会逮至靖康之前皆以享乐为主要特征,至南宋,虽然仍是偏安局面,但毕竟国土沦丧、社会动乱,南宋文人不会没有感觉,因而比起北宋“谈谑诗文相娱乐”的社交风气,南宋文人的聚会中往往充满了浓郁沉重的政治气氛。放到现代语境来说,“...
宋朝儒学复兴后,“论书及人”流行一时,这是为何?
而到了北宋,“论书及人”有时则彻底把人品好坏作为评价书法作品优劣的一个准则。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中讲:“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朱熹记载:“余...
元代“正统”之辨与史学思潮|朱熹|儒家|通鉴纲目_网易订阅
还有元代学人朱右著《历代纪统要览》,根据朱熹“辨魏尊蜀、黜周宗唐”的“千万世之准的”,力求分辨历代“正统”与“杂纪”。辽、金朝遂被列入“不得正统者”。最后应提及的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曾著《三史正统辨》,根据所谓《春秋》“大义”、《纲目》“书法”,力主辽、宋、金三史的编修应以宋为“正统”。
原来不止现代人喜欢“沉浸式古装体验”,宋代文人也爱穿“古装”?
朱熹亲下场复衣冠大量出土文物打消了人们对宋画里出现复古衣冠是否现实存在的疑虑(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接下来,我们将目光移动回宋时画卷。对比不同时期的《西园雅集图》,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北宋时最初版本里,画中人的服饰虽然已现古风,但除了僧道外,其他人基本是头戴各种宋制巾帽;到南宋马远的版本里,名士们从头到脚的穿着已和魏...
程颐、朱熹眼里的科举
朱熹说:“切须去了外慕之心。”(《朱子语类》卷八)但科举制度本身又并非全然错误,前贤也大都通过科举走上政治、文化的舞台而广为人们所知:“科举之习,前贤所不免,但循理安命,不追时好,则心地恬愉,自无怵迫之累。”(《答严居厚》,《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因此关键是读书人要懂得“循理安命”,...
陈来:浙学的观念变化过程就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过程
刘麟长不是浙江人,他把南宋的杨时、朱熹、陆九渊作为浙学的近宗之源,而这三人也都不是浙江人。如果说南宋理学的宗师是浙学的近宗,那么远宗归于何人?刘麟长虽然说是尧舜孔孟,但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即我们把王充作为浙学的远源应该也是有理由的。然后,刘麟长把南宋的张子韶(张九成)、杨慈湖(杨简)作为浙学的先觉鼻...
朱熹读书著述“中和”之道
朱熹深受北宋“疑风”的影响,他遍疑群经,挑战经典权威,提倡自由解读。只是此前人们往往单一看待朱熹对经典的传承与发展,而忽视朱熹既尊重经典传承又注重义理创新的态度和思路。这可从朱熹秉持的三种读书著述的“中和”之道来认识。一是秉持“质疑”与“阙疑”的中和。朱熹对《诗经》《尚书》《周礼》等经文及经文语...
东西问·武夷论坛|朱杰人:谁在西方被称为“第二孔子”?
朱杰人:可以说朱子就是他那个时代的孔子。当年武夷山在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时,当地向来到武夷山的联合国专家介绍朱子与朱子学,但专家们听不懂。有一位日本专家就问,你们讲的是不是朱熹?得到肯定答复后,日本专家说原来你们讲的是“后孔子”。可见这一称号在海外是得到认同的。这一事实足以证明,朱子是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