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热下焦寒,实则源于中焦不通。一味中成药,可打通三焦
如何打通中焦?脾胃位居中焦,其不通多因脾胃升降失调,寒热不均,功能异常,从而阻塞上下通道,导致物质能量失衡。此时,枳实消痞丸便是一剂良药。其配方如下:枳实10克、白术15克、干姜6克、人参9克、法半夏9克、黄连6克、厚朴9克、茯苓6克、炒麦芽6克、炙甘草6克。枳实味苦,能降胃气,顺应胃主降之性;白术则...
中药基础科研这两块要把握-北中医等:黄连-牛黄药对源流考证与配伍...
从配伍比例(表4)来看,黄连与牛黄用量比例最大的为100,最小的为0.016,其中黄连用量超过牛黄50倍以上的方剂有49首,包括《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牛黄甘露丸、《奇效良方》中治疗心脾壅热的牛黄丸、《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大热烦渴的牛黄散等;黄连与牛黄用量比例大于1小于50的方剂有142首,如《...
《中国中药》 - 最适合身体虚、脾胃不好朋友用的方子--中国数字...
2.桂枝甘温,可温助中焦脾胃的阳气,白芍敛阴,柔肝止痛以缓急。二药相伍,白芍用量倍于桂枝,可引桂枝入里,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此功效主要表现在小建中汤中。生姜+大枣+炙甘草这也是仲景的一组常用药,在《伤寒论》中有20个左右的方剂中用到姜、枣、草,可见其重要性,其中生姜可温补脾胃之阳而散寒,大枣补脾...
一味奇妙的中药,降血脂、抗肿瘤、镇咳祛痰,名医爱用、欲罢不能
在3.45~69g之间,但秦汉-隋唐时期甘草的常用剂量均为27.6g;至宋金元时期,因其剂型的改变,甘草的常用剂量降至7g;至明清时期,甘草的用量范围更加缩窄,为1.9~3.7g;现代医家遵循药典,常用剂量为10g[9]。
投资者提问:请问贵公司属于有多少中药成份?为何不添加中药概念?
请问贵公司属于有多少中药成份?为何不添加中药概念?董秘回答(泰恩康SZ301263):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的核心代理产品和胃整肠丸是中成药,主要作用为温中和胃,理气止痛,适用于邪滞中焦所致的反胃、呕吐、纳差、胃痛、腹痛、胃胀、腹胀、泄泻。公司现有主要的自产中成药产品有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丸、明目地黄丸、...
药食同源中药——胡椒
主治:用于中焦虚寒、寒湿内盛所致的泄泻,症见脘腹冷痛、大便稀溏、体倦肢冷;用于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2)白胡椒验方:治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取白胡椒1克研粉,加葡萄糖9克混匀制成散剂。1岁以下儿童每次口服0.3~0.5克,3岁以下每次服0.5~1.5克,每日3次,连服1~3天为一疗程。外敷:以胡椒末填敷患儿...
百草益寿:寒热互结、虚实夹杂的脾胃病,用脾胃大师的这味中成药
方剂组成:干生姜、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半夏曲、人参、厚朴、枳实、黄连。枳实消痞丸是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方剂,也被命名为失笑丸,原书是这样论述的:“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枳实消痞丸治疗脾胃病的思路在于打通中焦,为什么这样做呢?
...了以后担心症状加重,这个唯一被列入第九版诊疗指南的通用方剂...
葛又文研究员强调,由于奥密克戎的毒性大大减弱,建议按照清肺排毒汤原方半剂服用即可,如果有发烧的情况方中使用生石膏可加至30g。服用后建议食用白米粥,以助药力,也能及时补充津液。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容易便秘,如果在感染期间出现便秘症状,在使用清肺排毒汤的同时建议配合防风通圣丸。防风通圣丸是一个表...
中下焦不足的孩子,家庭调养法!
肉桂30克、吴茱萸10克,打粉,可以用很久。晚上取出指甲盖大的一点点,加一点点醋,如果小孩的皮肤对醋敏感,可以减少醋的用量,加一点蜂蜜,把它捏成一个小丸子,赤豆这么大,放在小孩子的肚脐李,再用邦迪一贴。如果皮肤没有问题的话,夏天放24小时,冬天放48小时之后再放。这个方法既补中焦、下焦,又能帮助中下焦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