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两种不同的观念体系推动引导着西方文明
此外,在那些频繁提及“古典心灵”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学者那里,这两个说法仿佛是可以相互替换的。现在我们可以深入考察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雅典学院》这幅壁画不仅总结了古代哲学和现代思想的先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精神遗产,也刻画了西方文化在其开端处的那种双重性格。一方是理念论者柏拉...
任何作家都不该忽视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见解
将行为置于人物之前或人物是一连串的行为,这种想法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Poetics):“现在人物决定了人的特质,但正是他们的行为决定了他们是否幸福。因此,戏剧性的行为并非为了表现人物:人物只是行为的附庸。”任何作家都不该忽视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见解,尤其是民族志作者。你必须捕捉到你的“人物”如何在他们的...
大脑中的情感表征——情感的演化与边界 | 追问观察
情感起源之论:身体vs.大脑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情绪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他认为情绪是灵魂和身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正确的情绪反应是道德德性的体现;情绪不仅仅是心理状态,还有其生理基础,如愤怒可能引起面色变红和心跳加速;情绪的区分并非基于生理状态的变化,而是基于不同的信念。因此,早在古希腊时...
呈现与表达:论现实题材剧集的空间叙事之道
在其理式论的哲学基础之下,《理想国》中提出“模仿”和“纯粹的叙述”②两种形式。此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诗学》中开始论述悲剧的情节和时间,并将悲剧分为“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③情景并未被亚里士多德纳入悲剧的组成部分中,在他看来,悲剧不需要情景就能产生效果。尽管叙事的历史源远流...
性格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探索性格研究的历史演变
。其起源与发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学术成果,为了更好地理解性格心理学的演变,我们需要回顾其历史脉络。一、古希腊:哲学家的初步摸索咱们得从古希腊说起。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作品中,对人的性格特征有着深刻的探讨。
郁振华 | 论哲学中的实践转向
沉思传统之彰显价值问题、遮蔽发生问题,突出地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论上(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在亚氏那里,闲暇是理论之价值优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各种生活形式中,沉思生活之所以最高贵,是因为工匠没有闲暇,政治家也没有闲暇,只有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拥有闲暇。值得注意的是,在亚氏那里,闲暇论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闲暇是理论知识...
普鲁斯特《论书籍》:我力图呈现的,是认识我自己
亚里士多德已不再能引起我的兴趣有些书是纯粹的好看,其中现代作者的作品,如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小说,以及约翰尼斯·塞昆德斯的《吻集》,如果不得不将他们归于此类,我认为都是值得一读的。至于《阿玛迪斯》之流的作品,甚至难以吸引童年时的我。我还要说的是,尽管会显得过于放肆、失之轻率,但对于我这颗...
他克服了功利主义的重大缺陷|阿玛蒂亚·森论公正与义务
在森看来,亚里士多德关于“只有一组功能在事实上构成了人类的良善生活”的观点与能力路径“并不是不相容,但是无论如何并不为它所要求”。森之所以要将能力路径的一般情形与只采取这种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特定情形区分开来,也与努斯鲍姆那种通过引入后一种理论消除能力路径的不完备性的方式区分开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关于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勇担新时代育人使命”活动的倡议书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是对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与“毛朋友”共处的道德理想国
纳斯鲍姆是一位美国女性哲学家,她从亚里士多德“致善论”中发展出了“能力论”,这个理论本来是在经济政治哲学领域发展出来的一种伦理学,但后来她又将这个理论用于动物。“能力论是一套想象生命历程、评估生命品质的哲学理论,它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生命并不是静态的事实,而是一种动态的成长过程,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