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吠陀时代的业论与溯源
同时呢,古印度哲学觉得“业”是宇宙里所有事物存在跟变化的缘由跟条件,还着重说人类的认识得从事物的存在以及发展变化当中去认识“业”,把控住“报”。沃唐卡总结在《吠陀》里边,“业”可是有着本体论还有认识论意味的一个概念。一方面,从宇宙论来讲,“业”这玩意儿有着本体论的意思,是世界万物的源头。另...
虚拟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关于问题的问题|宇宙|哲学|本体论|认识论|...
讨论虚拟实在有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是本体论问题——虚拟实在是否和物理实在具有同等的本体论地位;第二个是认识论问题——虚拟经验是否具有和实际的经验同等的感知地位;第三个是控制机制问题——虚拟实在是否具有和物理实在不同的控制机制。通常的看法认为物理实在具有更基础的本体论地位,实际经验比虚拟经验更为真实,...
矛盾与中和:从思维方式看“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契合性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在宇宙论、认识论和历史观方面都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提出:“太和,和之至也。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阴阳异撰,而其絪缊于太虚之中,合同而不相悖害,浑沦无间,和之至矣。”(《船山遗书·张子正蒙注》)。与张载相近,王夫之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充分肯定“太和”是宇宙存在的最...
《中庸》儒家思想的逻辑框架与当代价值
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宇宙本体论观念,即将天、人、道、教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本体论视角看,中国和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于宇宙秩序的不同理解,造就了两者在认识论与价值论方面的差异。因此,要深入理解儒学的哲学思想,就需厘清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秩序”与西方相关理论的本体论差异。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体系中,...
《中庸》儒家思想的逻辑框架与当代价值-光明日报-光明网
“中和”贯穿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宇宙本体论、演化生成论、关系价值论之中,不仅为个人的修身养性提供指导,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在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学术框架下,甄别、凝练《中庸》哲学构筑的整体性思维、过程性思维和互系性思维,不仅有利于透彻理解北京中轴线所含蕴的“中和位育”精神价值,也是对...
弄懂这29个基本问题,才算入门西方哲学|康德|神学|哲学家|本体论|...
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在哲学中是一个本体论问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这是哲学的永恒课题。因为,自从人有自我意识那一天开始,就有一种倾向,即希望找到一个东西一劳永逸地解释自己所面对的世界。于是,本体论就成了哲学的主要问题。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往往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自然物质。比如,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
中国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吗?|佛法|道教|佛陀|惠能|坛经|星云大师...
重新审视国内外关于禅的性质和状况的主要观点,并对禅宗的起源、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制度实践、终极目标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印度禅和佛教的关系等核心问题进行比较和论证,旨在从概念性视角找出中国禅与大乘佛教和印度瑜伽的哲学思想及修行实践的相异之处,从而对中国禅是否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作出实事求是...
历史学的柯林武德式沉思
从现存的柯林武德手稿来看,大约在完成《哲学方法论》(1933)前后,他开始转向形而上学和宇宙论的研究。《作为历史的实在》(1935)即是他在形而上学层面来处理历史与实在的问题的体现,柯林武德指出,他那个时代重要的形而上学思想都试图提出实在等同于过程的观点,诸如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等。
哲学研究 | 温海明:意哲学与当代作为比较哲学的中国哲学
“生”作为根本的哲学意识的缘发之域,经不同作者、用不同方式,借助不同经典加以诠释,并进行哲学讨论,可以发现,其中问题意识都是在生生不息的意义上生发开的,哲学家们都力图在“生”的哲学意味上,打通自己理解的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和实践论等各种哲学意识。
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严复的哲学思想
严复以经验主义为基础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所进行的这些批判,是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一种深刻解构,使得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哲学与科学相杂糅的思维定势也随之而解构了,从而走出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形态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困境。通过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批判,严复提出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新方向:把宇宙论从本体论中剥离出来,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