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约翰·霍布森的经济理论(上)
在霍布森众多的著述中,不乏前瞻性的观点。比如:继西斯蒙第提出需求不足论之后,他在《产业生理学》中继续发展了需求不足理论,比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要早34年。他还在《工业与财富》中首次使用“边际主义”的术语,用以概括经济学家所接受的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本文简要介绍霍布森的主要经济理...
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如何塑造个体决策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俗的理解,当一个人要饿死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五个面包的效用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吃进去的面包可以救命,效用最大,随着这个人逐渐吃饱,也许第五个面包还没吃就饱了,那这第五个面包的效用是零。随着一个人饥饿的逐渐吃饱,面包给这个人带来的效用是逐渐降低的,这...
公园20分钟理论成为休闲新潮流 兰州市全方位释放公共休憩场所满足...
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日益增强。公园作为城市中的一片“绿洲”,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园20分钟理论”的提出和流行,正是对公园这一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生活的重视。
广义需求理论的四个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1:总需求分为两个维度,即市场需求(逐利性需求)、公共支出(非逐利性需求)。市场需求属于传统经济学重点研究范畴,满足“经济人”假设条件。参与经济活动的居民、企业等市场主体通常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通常而言,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的目的是获得货币、财富、利润、报酬或者效用,是逐...
如何实现认知神经科学概念与理论的统一?
适应性需求理论我们认为,如果将经验研究的重点放在跨任务的研究与广泛的测试上,认知神经科学就能更好地阐述那些可以共同解释行为、神经和心理状态的核心概念。这种可广泛应用的概念,已经通过对所谓的吸引子模型的研究得到了验证,该模型有效地阐释了神经与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61]。
系统修正奥地利学派理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奥地利学派理论基石,人对商品的数量需求决定着商品的不同边际价值,货币也是商品,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可以推出人对货币的不同需求决定着利率,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格,所以商业周期理论并没有建立在边际价值之上虽然哈耶克凭借商业周期理论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商业周期理论存在方向性错误与内在逻辑...
将中国发展的奇迹上升到理论高度
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是对新自由主义理论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颠覆和重构,更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从需求管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重...
火车站员工上班盘核桃:背后的经济学揭示了什么?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用理论表明,个体在一定的资源分配下,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满足感。盘核桃这一行为可能在员工的微观经济决策中具有某种“边际效用”。对于这位员工来说,盘核桃不仅是解乏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应对工作单调的重要手段。同时,盘核桃作为一种零散活动,可能是员工在高压环境下寻找的一个“完美替代品”,即...
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人文效用体现的是广义利益的理念。从人文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单纯的物质满足带来的是狭义利益,只有兼顾了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广义利益。对人文效用的研究,是人文经济学研究中的理论要点,这对于人文要素与价格、人文要素与需求等都具有广泛的解释性。
1969年-2023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5万字长文收藏版)
1983年,杰拉德·德布鲁(GerardDebreu)因其把新的分析方法纳入经济理论以及把一般均衡理论予以严密的重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家,德布鲁致力于研究一般均衡理论,即如何通过价格使生产者的供应同购买者的需求取得平衡,并最终通过细致的数学分析对均衡理论做出了细致的描述。德布鲁的主要著作为1959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