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中德文化丛书·郭沫若的德语著作翻译与德语世界的郭沫若
本书基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两大视域,较系统地研究了翻译家郭沫若在德语文学、马克思主义、艺术考古等学科的翻译贡献,结合翻译所处的宏观时代、社会和文化症候来构建其在德国文化接受方面“身在东瀛,心系西方,思接欧陆”的特征。同时,钩沉郭沫若其人其作在德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从意识形态、审美取向...
荐文| 蓝红军:翻译学理论何为——对我国翻译学理论研究的思考
说到译学理论,人们很容易想到“概括性”、“系统性”、“客观性”、“可验证性”等特征,期待翻译理论能解释和预测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因而倾向于从与翻译实践相对应的角度来理解译学理论,认为它就是对各种具体翻译事实和翻译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如黄振定(1998:102)认为“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和规律化系统化...
第十六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在武汉科技大学成功召开
能动性;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王华树分析了翻译行业当前面临的翻译技术伦理问题,并结合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吴万伟以斯宾诺莎《伦理学》、《论语》、《庄子》中的生死观为例,剖析了典籍翻译中的文化移情陷阱。主旨发言结束后,武汉科技大学外国...
85岁翻译家叶廷芳昨天去世,被评为“译介卡夫卡到中国学界第一人...
他最早把卡夫卡译介到了中国;他不幸失去左臂却从未放弃理想;“求真、求美、求新”贯穿他的学术生涯……著名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德语文学专家叶廷芳,因病于27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文学圈、出版界人士纷纷悼念追思叶廷芳。在翻译家董强眼中,叶廷芳富有人文情怀和思想前瞻性,他的译介生涯...
专访96岁翻译家许渊冲:翻译做到真不足为奇,但做到美很难
九旬译莎翁,每天必译千字许渊冲刚刚完成莎士比亚剧作《凯撒大将》的翻译,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当天的凌晨三点,已开始动笔写译者后记,其手稿笔力充沛、元气十足。总结自己刚刚结束的翻译,许渊冲等于给听者上了一堂翻译美学课。凯撒说过最著名的三句话:“Veni,Vidi,Vici。”这是拉丁语,翻成中文就是“我来了,我看...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新时代“翻译中国”认识与实践...
同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从少数民族文化外译优先路径;澳门理工学院蒋骁华教授从认知语言学看西方汉学家典籍英译中的跨语再义化现象;电子科技大学何立芳教授从道教炼丹概念提出“厚重翻译”的主体策略;苏州大学陈大亮教授以佛经译论切入阐释不同语境下的“本”意;深圳大学陈东成教授以美学与中国译学和西方译学...
面对翻译这门“容易失败的艺术”,一代代译者何以乐此不疲
“从某种程度来说,翻译是一门容易失败的艺术。如果硬是一个字一个字抠,一定会找到‘虫子’。”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但汉松,口中的“虫子”是bug,这个单词的另一重意思是“漏洞、缺陷”。在他的观察中,一些社交平台上云集着热衷找bug的“网友纠察队”,对翻译作品的质量评头论足。
新视角观察翻译的三个维度
迄今国外有关翻译的理论,诸如元翻译理论、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可谓名目繁多,新论迭出。其中较受我国译界关注的,主要有尤金·奈达的换码功能和能动对等,纽马克的源文本功能分类,以及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关注。本文无意赘述这些外国深奥的洋理论,只着重简要回顾我国一些著名翻译家兼作家的翻译主张。
保研经验|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日语笔译保研经验
1.自我介绍(原定3分钟面试时突然变成一分钟)2.朗读一篇800字有关于东芝的经济类文章并翻译其中一段(很长也很难)3.根据这个文章,做两道阅读题,其中第二道题类似于演讲性质4.根据自我介绍进行提问2个5.提问专业课问题(翻译理论,翻译美学,很难)总结:我参加过的第一场面试,也是最难的面试,面试之后被...
我们为什么怀念许渊冲?
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所有人类做过的,想过的,得到的或曾存在的,都神奇地保存在书页中。”许渊冲翻译的书可以摆满一面墙,而他自己也活成了一部宝藏奇书。在这部书里,有岁月沉淀的人生智慧,有仰之弥高的学问思想,还有率真潇洒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