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原因
一、深厚的哲学底蕴佛学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深邃的哲学体系。它提出了缘起论、四谛、八正道等哲学观点,这些观点不仅解释了人生的苦难和解脱之道,还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这种哲学性的探讨使得佛学不仅仅停留在宗教仪式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人心,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二、广泛的传播和...
世界佛教论坛即将举行 倡导佛教界在共同愿景下携手前行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海介绍,“同愿同行”是佛教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合共生”的概念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缘起论。他说,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人类发展在各个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设定这一主题,目的是倡导全球佛教界在共同愿景下携手前行,践行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秉持人...
理论周刊丨新论语⑦: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
缘起论、无我论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观。佛教认为众生常执迷于自身生命或外物,只有破除我执和法执才能成就佛性。佛教“依正不二”“众生平等”“无情有性”等思想主张,强调天人共生、万物共荣,为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思想养料和文化依据,为这一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觉答疑 | 佛法“缘起论”讲的什么内容
本偈代表着佛教的根本思想:缘起说。万法因缘和合而生起,万法因缘和合又坏灭,万事万物在现象上的生灭就是众缘和合又终归寂灭,无常、无我、涅槃等都是从此而衍生。而“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龙树菩萨所说,出自《中论》,也是前偈的进一步深入,专说诸法无生,用破外道。诸法不自生,一切法...
中古史新书推荐|傅新毅:《识体与识变——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
《识体与识变——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充分利用梵巴汉藏各类佛教原典文献,并借鉴现当代海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兼及日韩佛教的宏阔背景下,具体而微地梳理了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意识与学理开展;通过唯识古今学的比较研究,确立了玄奘唯识学的理论定位与基本特色;在综合窥基和圆测等诸家不同学说...
"般若三经"的 社会文化价值
四谛论,五蕴论,缘起论是佛教的最基础的理论.但是,《心经》在它们前面都加了一个"无",把这些都否定了,这就是大乘思想.认为小乘佛教理解的从无明一直到老死的过程还是执著于实有,没有找到它的本质.它的本质是什么?是"诸法空相".如果能够达到"诸法空相",就"无智亦无得",达到了最高的认识,就...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一)缘起论的整体论佛教缘起论在原始佛教那里主要是揭示人生现象产生根源与过程的理论,如十二支缘起。以后随着佛教的发展,缘起论逐渐延伸到关于宇宙人生的总体认识。佛教缘起论将宇宙万物看作“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存在,是一种整体论的世界观。后期佛教缘起论如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
当代佛教要重视阐扬佛教核心思想“缘起论”
佛教的缘起论是对于宇宙存在的基本看法,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各种条件的集合而生起,条件的分离而散灭。也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并随着因果联系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佛教世界观的理论基石,也是区别于其他宗教哲学派别的思想标志。佛教缘起论适应世界相互依存时代的要求,为世界相互依存提供了重要的...
《不真空论》:中国佛学“空”理论的转折点
上述种种问题在原始佛教那里并没有涉及。释迦摩尼以解脱为重,只谈到缘起,而对于缘起的性质等这些抽象的理论问题不关注,常以“无计”来悬置这些问题。2、部派佛教对“空”的主要理解佛祖释迦牟尼没有讨论的东西,到了部派佛教那里,论师们却抱着极大的兴趣来谈论,但不同论师对这些问题往往见解不同。
圣辉长老:关于发挥好佛教徒作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的建议
其一、佛教是中国信仰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宗教,作为佛教信仰主体的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全国有1亿多人,分布在各个地方、各条战线。他们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受益者,又是奉献者。其二、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缘起论”、“色空论”、“依正不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