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多杰教授访谈录①】何以让印度佛教讲了“中国话”?
这就是伽达默尔所谓的前理解、前见解、前把握,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的出生成长环境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习性,人们长大以后,理解、诠释任何文本,都是以这个前见为思想铺垫,在这个基础上接受外来的文本原义和作者原意。所谓视域融合是指,人们在接受一种外来思想的时候,一方面基于传统文化的视域,即前见解。另一方面基于外来...
事件社会学——从“结构—事件”到“关系—事件”
另一方面,“关系—事件”要求我们与研究对象之间建立一种共通感,而勿要成为追求某一历史对象的奴隶:“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我与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伽达默尔,2011:424)。“关系—事件”是一种真正的历史性思维,它将学会在对象中认识作...
李祥林:审美前见与戏曲接受
如伽达默尔所见,这种“对话”作为解释主体(读者)和解释对象(本文)之间的交流,要求双方互相介入,互相了解,觅得共同语言,达到彼此“视界融合”(horzontvorschmelzung),从而完成作品意义的建构和呈现。为此,解释学对制约理解的主体内在条件作了相当充分的研究,该研究同传统哲学认识论又显然旨趣相远。按照立足于主、...
框架诠释学: 框架理论的诠释学与现代性批判意蕴
虽然存在着侧重点与概念上的差异,例如伽达默尔比海德格尔更偏向于使用“前见”(Vorurteile)概念,但他们对前理解的定位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从解释者的时间性、历史性出发,发现蕴含于其中的前理解,进而从前理解出发,重新界定诠释学循环。(二)框架作为特殊前理解及其推进伽达默尔认为,“诠释学反思必须提出一个关于前...
史学理论的性质、对象、价值与方法
伽达默尔认为,成见实际上是我们赖以存在的方式,是我们认知的起点。捷径不是史学理论研究的起点,而是它的终点,但它的具体性,使得某种捷径可能是历史研究中某个历史性阶段的起点。它是史学理论这个学科存在的价值所在,如果史学理论不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对捷径的揭示,它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既然如此,我们能否找到捷径,...
读书:见专业,见思想,见自我
其次是哲学理论著作的阅读(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我先后读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罗素、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哲学家的部分著作,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三本书:第一本是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初读此书,我的最大感觉是“书中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根本读不懂”。于是我边读边在书页空白处作批注,把...
周尚君:从执法个案到一般理论:法学研究方法论反思 | 政治与法律...
这些通过理论分析而“产生”的意义可以加深人们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同时,我们在进入田野和观察发现时,还很难摆脱自己主观理论预设,就如同伽达默尔所言的解释者始终无法消除自己的“前见”一样。另一方面,从抽象环境出发提出一般性理论预测,从方法论上不能简单嫁接移植某个域外学说或理论观点。尤其不能将移植过来的...
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之可行性分析
他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他所处时代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风貌、知识水平、他所在民族的心理结构等等都影响着他的理解,海德格尔称之为“前理解”或“理解的前结构”,伽达默尔则称之为“成见”(Vorurteil)。[[21]]伽达默尔甚至公开为成见正名:“……成见未必就是不合理和错误的,因此不可避免地...
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英伽登最反对的就是主观随意的理解,他称为“奇思怪想”。伽达默尔说得更多的是作品视界对读者视界的制约,是倾听文本的“诉说”,是扩大导致正确理解的“真前见”,剔除导致错误理解的“伪前见”。萨特认为,阅读是自由的行为,更是负责任的行为;在展现自己阅读自由时,更要展现别人创作的自由。
刑法学研究的五个关系_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弱势理论,真问题,前见,价值判断,自我反省内容提要:我国的刑法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下特别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强势理论与弱势理论。刑法学的研究应当从弱势理论着手,而不必以维护强势理论为目的。第二,真问题与假问题。刑法学中的真问题,应当是前提真实与客观存在,具有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