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骂的不是贼而是爱国 警惕鼓吹卖国无罪论
但把他们对爱国的认同单独剥离出来,称他们因为“爱国”而成“贼”,这不是同他们的各种错误过不去,这就是同爱国过不去。这就像一个法治主义者如果践踏了法律,一个民主主义者如果在实际中破坏了民主,我们决不能分别叫他们“法治贼”和“民主贼”一样,编造“爱国贼”这个概念,最后打击的不是“贼”,而是爱国本身...
何以法治|再论正当防卫制度:法律人要让冰冷的法条温暖人心
同理,在《第二十条》中,公交车司机见义勇为打伤流氓被判三年,无论检察官按照怎样的法律逻辑解释其行为有罪,都违背情理,无法得到当事人的信服。类似机械按照法律逻辑的判决,反而会损害法律的生命力。其结果要么是出现法律与民意的对立局面,形成大量的法外纠纷解决机制(如上访),要么是形成法律对社会美德的压制,如“...
论法的精神|樊崇义:一笔一画描绘刑诉法前沿,不止不休探索正义
“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不仅是近现代的司法理念,更是重要的司法规律和司法规则。澎湃新闻注意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大修时,就吸收了前述“无罪推定”的原则精神。2012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再次重申了这一规定。与此同时,此次修法还增加规定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之一是“排除合理怀疑”。
论法的精神|徐静村:一辈子研究刑诉法,想为国家法治略尽绵力
彼时,国家的立法不健全,仅有宪法、婚姻法、两院组织法等法律,司法工作的依据还有历次政治运动的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都有一条规定,凡是反对、破坏运动的,根据情节轻重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徐静村直言,这些就是当时刑事司法在实体上判断罪与非罪的标准。也就是说,当时的刑事司法在实体法上主要依据党的刑事政策...
江东华|论间接结果的体系定位
前者对“刑罚”采狭义的理解,即通过刑罚论得出无罪的结论,体现了以刑制罪的思维。后者则对“刑罚”采广义的理解,将其理解为国家追诉权,通过程序法得出无罪的结论,暗含的逻辑是存在实体(立法)上的犯罪和程序(司法)上的犯罪。不难发现,将间接结果作为后犯罪论的要件,实则是赋予了间接结果以“客观处罚条件”的法...
京都释法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法律规制与辩护...
笔者结合自身办案经验,对此罪名的理论规制与实践辩护要点做一梳理,帮助厘清此罪与彼罪,有罪与无罪,严守法律红线,避免充当他人的“白手套”(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一、法律规制及犯罪构成现行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古代“正当防卫”的制度化过程
当然,仅此仍具有现实意义,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高超。再如,清代山西彭应成等与胥金沅等互殴一案,双方因挑渠相争,互殴受伤但没有先后之分,法司将其一起依照法律问罪,这种处罚类似于现在我国刑法理念,互殴者同罚。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正当防卫制度,存在针对一般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和针对特定犯罪行为的防卫。前者...
朝鲜驻华使馆向本网独家发布朝鲜人权报告
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炮制的所有法律无论是哪个都剥夺朝鲜人民的各种政治自由和权利,强迫朝鲜人民过殖民地奴隶生活的史无前例的殖民恶法、反人权法。废除为使奴隶屈从和无权利制度化而服务的这些恶法,成了给获得解放的朝鲜人民保障真正的民主自由和权利的建立人权制度工作的第一道工序。由此,朝鲜采取措施,解放初期...
田文昌:理念定位是刑诉法修改的决定因素
既然实事求是体现的是一种结果,那么,在实事求是的结论没有得出之前,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地位就无法确定。所以,既不要有罪推定也不要无罪推定的抽象的实事求是原则在诉讼过程中其实并不存在。简言之,实事求是与无罪推定在理论上不属于同一个层面,前者是目标,后者是手段。事实上,司法实践中一旦抽掉了作为方法论的无罪...
龙宗智: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及司法适用 | 中国法学202401
各国的共同点是承认无罪推定原则,即“任何受到刑事指控的人应该享有无罪推定的权利直至依据法律证明其有罪”(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2款)。在此原则之下,必然确认存疑有利于被告法理,因为后者为前者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各国设置和应用该法理的制度路径有所不同。通过比较研究及类型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