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层面与微观个体间感受为何存在差异?专访黄剑辉:结构性...
结构性差异导致宏观层面与微观个体感觉间仍存在一定差距NBD: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宏观层面与微观个体感觉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人们的消费信心还不够强,民间投资也较为谨慎,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黄剑辉:我认为体感不一样是结构性差异所导致的,不同行业恢复发展进展不一,差异较大。比如今...
如何弥合中国经济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的“温差”?韩文秀回应
有记者问,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从宏观数据看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但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存在一定“温差”。请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在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上加以应对,弥合这种“温差”,实现经济良性循环?韩文秀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宏观指标符合预...
樊纲深圳演讲:2024年看好中央2大政策,看起来是微观,但有宏观意义!
短期问题即中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需求疲软、房地产市场波动、地方债务、经济增长失速等问题。在新出台的政策当中,值得关注的有鼓励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居民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以及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两个方面。这些看起来是微观政策,但是具有宏观意义。比如企业设备更新,政府用少量补贴,银行提供一些贷款,有人去买设备买配件...
【首席观察】从微观到宏观 市场的“隐忧与期待”
8月15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潘功胜接受专访时强调,央行将从四个方面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重点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他特别指出,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健全政策沟通机...
当前宏观政策面临两大“叙事陷阱”
一、当前宏观政策面临两大“叙事陷阱”(一)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看实际GDP增速,而决定居民工资、企业营收和政府收入的是名义增速,只看实际增速导致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背离,且削弱了政策稳增长的紧迫性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但名义GDP同比仅增长4.1%,名义GDP增速已连续5个季度低于实际GDP增速。从增强微观主体获得感...
“宏观与微观尚有温差?” 央行报告详解“钱去哪,钱在哪”
在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看来,当前宏观与微观尚有温差,稳经济、稳信心、稳物价亟待政策再加码、尤其是需求端(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具体到货币端,宽松还是大方向,大概率还会降准降息。“钱去哪,钱在哪”疫情以来,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存款明显增加,目前我国贷款余额近250万亿元、存款余额近300万亿元。
路先锋、张明、吴雨桐 | 宏微观视角下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国际比较...
美国、欧元区、日本与中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大量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政策实践,比较发现:就政策目标而言,各国财政和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一致性在危机期间得到增强,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实践提供了创新空间,中国在政策目标一致性上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就工具组合而言,美国和日本均进行了较高水平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欧元...
如何看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温差”
要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意味着,制定宏观政策既要关注宏观数据总体趋势,也要重视微观层面的具体变化,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在政策储备上...
202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及大类资产配置分析与展望
具体来看,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七大主要特征:一是GDP增速超出预期,但微观感受和宏观统计之间存在较大“温差”;二是工业生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与消费品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三是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拉动制造业投资加快增长,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修复;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但负向循环并未打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总量政策调整是2024年经济走势的关键
第二,解决宏观和微观的相背离需要强有力的总量政策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期难以解决。需要关注的是价格持续低迷带来的通缩-债务的螺旋陷阱。从经验看,无论是我国1990年代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扩张性政策,还是日本在应对通缩时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财政政策,抑或国际金融危机时,欧美国家采取的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