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达:元修三史彰显“中华一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声言不作“正闰之辨”,将南北朝或多政权并立时期诸国视为“列国”,认为只有真正实现“大一统”者才是正统。欧阳修同样以“一统天下”作为正统归属的根本标准。他指出,“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正”是从道德层面而...
申慧青:论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对范祖禹及其所著 《唐鉴》的影响
诚如范祖禹所言,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对他都有很大的影响,《唐鉴》、《帝学》等所载的诸多史事和史论,都与司马光的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因此,《宋元学案》将他归于涑水门下,并认为他“得其纯粹”,不无道理。司马光对范祖禹的影响,最为直接的证据就是收录在司马光所著《传家集》中的《与范梦得书...
两宋时期,史家、史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上述史书的编撰旨趣来看,“区别正闰”的目的非常明显。总之,两宋史家的三国史研究表现出强烈的正统意识。从宋初《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来看,始终将曹魏置于“皇王部”或“帝王部”,而将同时并立的蜀、吴列于“偏霸部”或“闰位部”。司马光《资治通鉴》以曹魏年号纪年叙事编成“魏纪”,基本继承了陈寿...
今日立秋,你知道古人“一叶知秋”指的什么叶吗?
佟云霞表示,古人认为梧桐极有灵性,在草木中对时序、物候十分敏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引用一本叫《遁甲书》里说过的话:“梧桐可知日月正闰。生十二叶,一边有六叶,以下数一叶为一月,至上十二叶。有闰十三叶,小余者。视之,则知闰何有也。故曰梧桐不生则九州异。”说梧桐的每条枝上,平年生12叶,一边有6叶...
四大名著蕴含的“四大关卡”:争关、利关、欲关、情关
毛宗岗在修订《三国演义》时又加重了作品的这一思想倾向。他还介绍自己修订《三国演义》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陈寿、司马光的“谬误”,依照朱熹的正闰观念“而特于演义中附正之”。所以,经他修订后的《三国演义》,其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就更加浓重而显豁。
刘浦江 | 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后唐|五代十国|欧阳修_网易订阅
内容提要从后唐时代开始形成的五代正统观,是把朱梁排斥在外的,直到后周太祖才宣称承认朱梁正统(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宋人对于五代正统的认识,因应着时代的需要,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变化过程。北宋前期,宋人对五代的历史地位总体上倾向于肯定,但在如何看待朱梁的正闰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北宋中叶的儒学复兴运动彻底颠覆了五代...
张国刚 |读《资治通鉴》的三篇序言
我们一起阅读了宋神宗、胡三省、王磐三位各自为《资治通鉴》写的《序》,三篇序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求索治道,需要读史。这也正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初衷:“专取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的历史事件。《资治通鉴》记事,涉及到周秦汉晋唐及五代共1362年历史。本书着眼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
饶宗颐在介绍古人的正统观时,上下勾连,旁征博引,表现出广博的学识和明显的溯源倾向。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黄初二年下有一段正闰之论:“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理论依据有二
其重实而轻名,但以史实为鉴戒,不惜减轻道德观念者,欧阳修、司马光是也。其兼顾名实,而决不肯放弃道德观念,以致建立二元说者,章望之(分正统与霸统)、方孝孺(分正统与变统)是也。其纯以《春秋》书法为褒贬者,则朱子一人而已。《春秋》言“统”之义,原本于时间,即继承以前之系绪之谓。为正闰之说者,其...
谢保成:《资治通鉴》的纂集与特点
”[25]司马光特别在卷六十九蜀先主刘备即皇帝位,改元章武处,写下一则800余字的“臣光曰”表明自己的观点:“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指出正闰之说的产生,并以历史事实点明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