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分析庄子及其后学是如何及为何要建构孔老之关系,探讨《庄子》究竟是在叙述历史的真实情状,抑或是出于某种哲学旨趣而有意地杜撰孔老之间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情节蕴含何种学术理念,又对后世在讨论孔老及儒道关系时产生怎样的影响,且是否透露了庄子及其后学与孔子和儒家存在一定的思想关联。
诸子百家/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与先王相比,荀子更注重“后王”所表征的价值和意义,荀子汲取先秦诸子的合理成分,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义利并重,王霸兼施,礼法兼尊等一系列主张,较之孔孟儒家,商韩法家,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后王”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正是义利、王霸,礼法等思想的综合体现,“法后王”象征着历史的进步,荀子正是通过...
立足大历史观对待传统文化
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其它有关讲话看,大历史观就是强调从历史长周期、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宽视野看问题,以史鉴今。
大历史观作为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具有重要指导...
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其它有关讲话看,大历史观就是强调从历史长周期、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宽视野看问题,以史鉴今。
「党建治学」王伟光: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在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社会历史观的思想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厚古薄今的复古主义历史观与对厚古薄今的复古主义历史观持批判态度的进步历史观的斗争,前者是以孔孟儒家学派为代表的厚古薄今的复古主义思想;后者是以战国时期韩非、汉代王充等为主要代表的对厚古薄今的复古主义持批判态度的思想。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性
因此,当代性首先意味着一种独特的时代体验和历史观(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古典时期的历史观主要表现为历史退化论或历史循环论。在柏拉图那里,人类历史始于理想的黄金时代,经白银时代和黄铜时代,一直衰落至黑铁时代。《礼记·礼运篇》也将最理想的大同之世放在遥远的过去,春秋公羊家将历史描述为从太平世到升平世再到乱世的衰退过程。在中国...
“东”与“西”背后的“新”与“旧”
五四时期历史观如何影响学者观点?以杜亚泉等人为代表的持传统儒家历史观的知识分子,面对一连串战争的失败,虽然已经无法否认西方文化所具有的某种优越性,但在历史观层级上决不能承认中国文化的“陈旧”,否则在“新”与“旧”的单向逻辑中,就完全无法与进化论历史观持有者抗衡。因此,他们否定“新”与“旧”的文化二元...
八千年的凝视——汉字中国文物特展
可以想见,先秦遗民的痛感和耻感会有多么强烈,“国家”破碎了,连祖上传下来的文字都不让用了。好在那个时代,识字的人多集中于王公贵族,数量并不多,在咄咄逼人的秦始皇面前,他们是很难形成抗衡联盟的。从现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强制性地消灭地域文化的做法,似乎粗暴而武断,但是从当时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东西问丨张西平:寻求中国和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
中新社记者:儒家思想是否对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产生重要影响?究竟是什么内容打动启蒙运动思想家?张西平:中国的历史观和哲学成为打动启蒙运动思想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十七世纪,意大利传教士所著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中国上古史》出版,在欧洲引起了广泛反响;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在《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一书附上的中国历史年...
圆桌|关于马克斯·韦伯的跨学科对话:“普遍历史”的迷思
我特别留意到,林端先生在此书附录一篇带有真挚感情的后记,文中提及他在钻研韦伯理论的同时,还一并怀抱着以考察韦伯理论而继续深化比较儒家价值观的某种理想。其实,如骏楠刚才谈及的,韦伯的跨文明研究可谓是从儒家开始谈起。不过,也如施路赫特提及,韦伯只留意到先秦的原始儒家,基本只有看到一个跟巫术不太能够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