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再一次谈古之真人。前面刚描述古之真人“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在前面则是何谓真人“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而开篇则是写道“...
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从《庄子》的历史观和语言观来审视其叙述的孔老关系,确实表现出寓言化的倾向。一是人物形象的寓言化,如《庄子》有意将老子刻画成“博大真人”的形象。从思想层面看,老子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但从事实层面看,这种寓言式的刻画将促使人们怀疑老子的真实性。钟泰指出:“近人以《史记》言老子多游移之辞,并疑老子其人...
《庄子·大宗师》: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我们读《庄子》,不在于学习知识,而在于修“真”,成为一个真人。“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否则,我们还是在流浪生死,在知识海洋里受苦受难,心头尽是些杂念妄想,何得清净本心的呈露!好,到这里。
“真理”的东方履历——从先秦庄子来往明治西周去
古典“真理”,乃宗教式顿悟语汇,带有“禅”的神圣意味,那意味,呈现为“庄禅合一”:先是庄子以“真人”出场,说以“真知”,后由六朝人用于佛教,而被唐人“诗意”地以“真人”栖居于“真理”。经由宗教之善和诗性之美的洗礼,“真人”穿越真谛和俗谛,从“真知”走向“真理”,迈着禅的步子,来到日本,到了江户时...
姜群:玄门杂谈;道教最重要的十三本经书介绍
《南华真经》即《庄子》,战国时庄周撰。唐玄宗于天宝元年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尊其书为《南华真经》。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华真经》一共有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南华真经》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高万桑:小洞天——全真道建筑“环堵”考
或问曰(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守圜之人,其功如何?答云。昔长春真人在山东时,行至一观。后有坐环者。其众修斋。次有人覆真人言,圜中先生欲与真人语。真人令斋毕,相见去不意间真人因出外寻及圜所。以杖大击其门数声。圜中先生以为常人,怒而应之。真人便回斋毕。众人复请以相见。真人曰。已试过也。[27]...
东坡“粉丝”跨古今中外:踏遍珠崖路 要览载酒堂
“真人”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庄子·大宗师》:“故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生,翛然而来而已矣。”比尔·波特一杯美酒祭东坡2017年和2023年,美国汉学家、作家和翻译家比尔·波特曾两度寻访儋州东坡书院。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高万桑:小洞天
或问曰。守圜之人,其功如何?答云。昔长春真人在山东时,行至一观。后有坐环者。其众修斋。次有人覆真人言,圜中先生欲与真人语。真人令斋毕,相见去不意间真人因出外寻及圜所。以杖大击其门数声。圜中先生以为常人,怒而应之。真人便回斋毕。众人复请以相见。真人曰。已试过也。[27]...
以技喻道:庄子技艺观的变迁与道的境界分层
因此,由庄子对工艺造物活动的不同态度可以感知庄子之“道”的不同境界;反之,由庄子悟“道”的不同层次亦可觇见庄子技艺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由其“以技喻道”的类比性,从而通过“技”与“道”的双向梳理,既有助于庄子“道”论体系的正确把握,也有助于澄清庄子研究中所谓“由技入道”的思想混乱。
如何才能到达真人的境界呢?庄子和颜回都给出了答案
甚至可以像“真人”一样“徳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知北游》),这应该说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格。容颜无改的女偊,让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的那位飘飘飞去来的“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