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相欣赏到互相批评,毛主席和胡适的矛盾,到底从何而来?
胡适并不是一个全然刻薄的文人,但他后期在评价毛主席的诗词中尽显自己的尖酸刻薄,这其中掺杂了浓浓的政治原因。如果有了解过这两人生平的话,我们就会知道,早期,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前后,两人还是相互欣赏的状态。后来,毛主席与胡适走上了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两人在政治方面相持不下,最终走向了决裂。胡适尽管后期...
胡适说以毛主席当年的学识,根本考不上北大,主席听闻后一笑
这封信成为了两人思想分歧的重要转折点,胡适依然坚持他的自由主义和平解决方式,而毛主席则坚定地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从这一刻起,两人的政治理念开始渐行渐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胡适一直主张通过谈判来解决国共矛盾,他曾对1946年签订的“双十协定”抱有很大期望,认为这可能是国共关系的转折点。但毛主席...
千家驹论胡适:他从没有以他的政治思想强加于我或企图影响我
我坚决反对国民党,但他并不以此而歧视我,而且处处提拔我、帮我的忙,他从没有想以他的政治思想强加于我或企图影响我,而处处表现出一种宽容精神,即儒家的所谓“恕道”,这也许就是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作风”吧!这种“民主作风”是目前台湾或大陆所最缺少的。胡先生当时虽名满天下,但他一点不摆架子,他是很...
专访孙国东|《阐释政治哲学》——任何主流意识形态都有可较真的...
我之所以把“政治价值观”(conceptionsofpoliticalvalues)与“政治价值”(politicalvalues)区分开来,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简单地说,所谓政治价值,就是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正义这些现代性价值本身;所谓政治价值观,则是指我们关于这些现代性价值的理解,也就是关于这些现代性价值的具体规范性要求及相应制度和...
斯人远去︱约翰·波考克和政治思想史研究
波考克认为,对政治思想史研究者而言,这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作为一种范式,虽然政治语言不像科学语言那样以“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为最终导向,但是却与后者一样执行着在社会体系的行动者之间分配思想和政治权威的功能:“人们通过沟通语言体系而思考,语言体系有助于构造他们的概念世界和权威结构(...
政治、文化与社会:多元视角下的宋史研究与写作
从刚才所讲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看到,通过宋神宗和王安石时期的一系列的变法改制,就把权力进一步集中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这么一来以后,在宋仁宗时期,庆历和嘉祐年间,曾经一度繁荣的、士大夫官僚对政治发表意见、对君权起一种制约作用的重要职能就被大大削弱了,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是有所转向了。
困惑的西方:托马斯·索维尔眼中的身份政治与社会正义
另一个在美国教育界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也是胡适博士的老师约翰·杜威,就在他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践行一种近乎于意识形态的观念:通过学校教育,把社会中的“邪恶”,消除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精英通常把自己的做法看作是促进社会更加民主的做法,而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剥夺别人做出选...
毛主席《蝶恋花》发布后,为啥胡适如此贬低此作品,真相很简单
抗日战争伊始,毛泽东就坚决主张“对外团结,共同抗日”,以战争抵御日本的侵略;胡适则幻想借助美国和国联的约束对日本施加压力,甚至写信说服蒋介石。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样一来,这样,胡适和毛泽东就没有了共同语言,他们切断了交流。后来,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都取得了辉煌...
胡适之子胡思杜1950年在大陆与父亲公开决裂:胡适站的是臭虫立场
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大概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胡思杜思想左倾,不像其父胡适,他能看清形势,信任共产党。因此他决定留下来,决定效力于共产党。这种说法虽是最普遍的,但我认为这多多少少有一些强行从政治角度去笼统、粗糙进行主观臆测的味道。这很有可能不是胡思杜留下来的唯一原因或者说不是...
邓晓芒:中国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对权力和政治的依赖
由此可见,传统中国知识分子根本的毛病在于对权力和政治的依赖性,即使在他们对权势者进行批判时,这种依赖性也以种种方式表现出来。就儒家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的确并不都是官场禄蠹,他们对权力的谋求也往往都有十分正当的理由,其最高境界是当“帝王师”,辅佐帝王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因而一个正直的儒家士大夫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