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阉割”司马迁,并且杀掉李陵全家?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表面上是替李陵开脱,实际上是贬低他的小舅子李广利,因为李广利此番带着30000骑兵,也是大败而回,但是李广利并未受到惩罚,司马迁此番话是指责汉武帝重用无能的外戚,用人不当。司马迁为李陵说好话,却引来了他一生最大的灾难,他触到了汉武帝的逆鳞,揭了汉武帝的短处,汉武帝大怒之下判处司马迁死刑,后...
对谈|《北纬四十度》:面对历史,文学能做什么?
“写李广时我很清楚,司马迁在这个问题上是过度同情而失了分寸的。他在《史记》里不断地美化李广,把打败仗也美化成打胜仗,把全军覆灭美化成一个人英雄归来。这里司马迁确实有一些私心的。”陈福民说,“我们读历史,要对历史抱有一种同情,这是文学的强项。历史学家会严格遵照史实,但是文学家会看到,第一你失准了,...
为什么普通人不共情怀才不遇的李广,却崇拜身份高贵的霍去病?
司马迁写霍去病各种击破斩杀然后到评论的时候各种贬低。司马迁写李广各种败仗迷路然后评论的时候各种吹。也是没谁了。怀才不遇是指有才没机会施展,但李广哪次请战汉武帝阻挠过。霍去病对士兵谈不上不好只是士兵吃食堂自己开小灶罢了,仅此而已的程度,但是这领导能力超群能带着你升职加薪,李广倒是跟士兵同食共寝...
同样是大将军,为何司马迁独爱李广,对卫青和霍去病不予理睬呢?
司马迁深赞李广之忠诚信实,深得士大夫之心,遗憾其命运多舛。对于赏罚无信之人,他则持以严厉批判,尤其从他对卫青之态度可见,对其行径深感不满。卫青,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将领,以抗击匈奴闻名于世,同时还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胞弟。据《卫将军骠骑列传》所载,元朔六年,卫青亲自挂帅出征匈奴。然而,此次战役中...
司马迁给他立专传,卫青反而成了小人,李广之死反映了残酷的真相
李广一生在对匈奴作战中立功颇多,可谓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人称“飞将军”。虽然战功无数,但终其一生,李广也不能封侯,所以有“李广难封”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武帝朝文臣武将封侯者众多,其中因对匈奴作战而封侯者,如校尉出身封侯的,以卫青为代表,有9人;以校吏出身而封侯的,以霍去病为代表,有6人,但他们...
李广vs卫青司马迁是否厚此薄彼?
卫青可与古代名将媲美,孙武、白起、司马穰苴等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这评价足够了。相比司马迁讲述李广的事迹,第三者评价更客观、更可信!05“淮南王谋反,惮黯”——汲黯同样是刘安所忌惮的人。“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汲黯此人喜欢直言相谏,固守志节而宁愿为正义捐躯,很难诱惑他。
爱翻案的王夫之
对于《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是广为认可的。王夫之由司马迁对刘彻的评价,认为“司马迁之史谤史也,无所不傍也”,则显得过于偏激。(P259)王夫之还借用班固来讽刺司马迁,“司马迁挟私以成史,班固讥其不忠,亦允矣。”还有李广、岳飞。在王夫之看来,以小恩小惠获得声誉,有沽名钓誉之嫌,...
司马迁受宫刑的真相
汉武帝误认为,司马迁对一个败军降将的“洗白”,旨在指责李广利、路博德等后方大军救援迟钝,由此引申,则是汉武帝用人失当,才导致本该取得的胜利变成了失败的恶果。一念及此,汉武帝也不给司马迁解释的机会,便给他定了个“诬罔主上”的罪名,下狱论死。
汉武帝为何会将司马迁处以宫刑?是否是他说了不该说的话?
别说,事实还真是这样的!汉武帝是何等人物,他是高高在上、唯吾独尊的帝王,怎会允许一个芝麻大点的小官对他评头论足、指手画脚?和李陵一起出战的李广利,是汉武帝的亲戚,就算经常打败战也不会被汉武帝怎么惩罚,和李陵的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别。汉武帝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说好话,就是在谴责李广利,而李广利又是自己的...
为什么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
司马迁写史有一个最大的特色,那就是历史人物的“两副面孔”,一是“真实”的形象,一是他“心目中”的形象,前者“写实”,后者“写虚”,前者是史学家的责任,后者是文学家的情怀,《霍去病列传》也秉持这个风格。司马迁真的对霍去病评价不高吗?似乎是这样,我们看司马公是怎么评价霍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