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他成了真正的“高原人”
学习感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第一次上高原的董卫军最先体验到的是“海拔高”。贡觉县平均海拔4000米,憋气、头疼、频繁夜醒等高反症状令董卫军感到极其不适。身为贡觉工作组组长,董卫军进藏后的首个任务是与上一批援藏干部进行工作交接。当时,贡觉县是西藏4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149...
高原之上起高峰丨威宁高原兵卫国戍边争当强军先锋
“今年全县报名参军人数再次超过征集任务数的8倍。”刚刚送走秋征的数百名新兵,威宁人武部军事科参谋陈宁说,今年最让自己头疼的,依然是定兵时“每一个新兵都想进藏服役”。高原之上起高峰。追根溯源,威宁燎原火一般的参军热,“去最艰苦的边疆,当最尖子的兵”的戍边奇志,得益于其底蕴深厚的红色传承和崇军拥军...
雪域高原上的精神“密码”
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筑路大军战天斗地。青藏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每年冰冻期270天,年平均气温零下6摄氏度;空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仅为50%。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什么都不做,也会感到头疼恶心、胸闷气短,而筑路英雄却持续从事大体力劳动,所承受的痛苦和艰辛难以想象,这不仅是对体力和意志的磨炼,更是生与死的考验。
高原之上起高峰
高原高峰厚底蕴催生新传奇“今年全县报名参军人数再次超过征集任务数的8倍。”刚刚送走秋征的数百名新兵,威宁人武部军事科参谋陈宁说,今年最让自己头疼的,依然是定兵时“每一个新兵都想进藏服役”。高原之上起高峰。追根溯源,威宁燎原火一般的参军热,“去最艰苦的边疆,当最尖子的兵”的戍边奇志,得益于其底...
陈济沧:到高原上扶贫的年轻人
他在结婚14天后即奔赴玉树参与灾后重建,其长期奋战在高原地区的义举,一直被他的同事引为美谈。提起陈济沧,青海扶贫局一名官员赞不绝口:“我认识他。地震那年,我跟他在山上住好几个月的板房,一起救灾扶贫,那小伙子干事实在。”一位藏民翘起了大拇指,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陈济沧,够意思。”...
青藏铁路: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道
2001年7月,王晨作为中铁三局青藏二队领工员来到青藏线(www.e993.com)2024年11月2日。刚到青藏线的第一天,王晨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疼得厉害,呼吸困难。坚持到了第7天,高反症状开始消退,这也给了他坚持下来的信心。后来,王晨开始负责雅玛尔桥和巴压达陇桥的孔桩施工任务,他们除了要克服高反不适,还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那里是原始生态...
携笔从戎 “北化人”在雪域高原历练成长
头疼脑胀、呼吸急促、手指发木……双脚尚未踏足这片土地,身体已明显捕捉到雪域高原的独特“威力”——这是北京化工大学经管学院辅导员、原三军仪仗队首批女兵曹洋第一次来到西藏时的感受。尽管抵达拉萨当天她就有了明显的高原反应,加之气温骤降引发感冒,她还是靠着“吸氧”坚持完成既定行程,“学生们能在这里为祖国...
印度阿帕奇沦为低效战机 高原环境下为何失灵
在短期之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显然不大现实。继续购入国外装备,或者坚持自主研发,毫无疑问,这将是一道让印度决策者们头疼的选择题。综合来看,此次阿帕奇高原迫降事件不仅暴露了技术短板,还折射出印度在军事装备选择上的尴尬。这一方面,进口武器显得迅速便捷,另一方面,自主研发又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虽然苦于...
雅阁e:PHEV云贵高原“狂飙”无压力,国庆自驾就它了!
说起高海拔自驾,很多老司机都头疼。为啥?因为气压低、氧气稀薄,很多车到了那儿,发动机就像得了“高原病”,动力不足,甚至直接趴窝。但雅阁e:PHEV呢?搭载了本田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简直就是“高原小霸王”,根本不带怕的!测试中,雅阁e:PHEV一车两人,直接上了三项极限挑战:0-100km/h加速、0-400m加速,还有5L...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在雪域高原书写“四力”答卷
“同志们,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我们两路报道组分别沿川藏、青藏公路两条线路再上高原,今天,在拉萨市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前胜利会师,大家辛苦了!”8月23日,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驻地,在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两路上高原”特别节目组临时党支部书记激动地向大家通报报道组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