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尤溪:做优科技服务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
目前,森林居公司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专业的茯苓研发团队。得益于县内外专家的科学指导,每亩茯苓的产量提升了10%以上。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尚晓冬介绍,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而茯苓是一种寄生在松木上的菌类,...
科技赋能,尤溪茯苓量质齐升_ 新亮点·新动能_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
目前,森林居公司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专业的茯苓研发团队。得益于县内外专家的科学指导,每亩茯苓的产量提升了10%以上。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尚晓冬介绍,茯苓作为一种寄生在松木上的菌类,还可利用其寄生特性,消解和转化患松材...
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种下一棵“幸福草”
林占熺当时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看到荒山秃岭只剩野草,感到十分心疼。“那时我就开始思考,是否能用草代替木头,不再靠砍树做菌棒。”林占熺说。图为2024年8月28日,林占熺(中)和菌草研究团队成员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查看菌草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如我不为,何人当为?如非今日,更待何时?...
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创业57年留下珍贵宝藏
福建省三明市区劲松路深处,三明真菌研究所藏在绿道之下,走进所里500平方米的“三真科技馆”,馆内藏有中外食用菌书籍1.35万册,野生食用菌标本3000多份。这些绝世珍宝见证了三明真菌研究所57年的创业历程,记录了三明市一代代食用菌科技工作者的奋斗足迹。三明真菌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12月25日,其前身是福建省科委下辖的...
著名真菌学家黄年来病逝,生前研发茶树菇杏鲍菇等多种食用菌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9月19日发布的《讣告》,我国著名真菌学家,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黄年来先生于2022年9月18日5时25分因病逝世,享年84岁。公开资料显示,黄年来1939年11月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196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先后任福建省生物研究所野生植物分类研究...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蔬菜制品、调味品等11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防控食品安全风险(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同时,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提醒消费者,如购买或在市场上发现公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请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或12331进行投诉举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和专利奖励的决定
节点工作机理研究”等2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多场调控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结构关键技术及其固态光源应用”等16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高端干式机制砂生产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51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新型动力锂电池成膜添加剂的研发”等107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等3项成果2011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体细胞克隆中核供体与核受体的研究”等5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利用三聚磷酸钠提高氧脱木素的脱除率及白度和粘度的方法”2011年度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防污自清洁‘氟硅’高分子树脂的可控制备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等3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
点草成金造福更多人_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1968年,25岁的林占熺从福建农学院(现福建农林大学)毕业;3年后,他被分配到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研究食用菌的培植和生产。上世纪70年代,食用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因为需要过度砍伐木材做培养基,与生态平衡形成了突出矛盾。1983年,林占熺随同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龙岩长汀县,这里的情景让他触目惊心——...
我就是想让世界知道,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
3年后,他被调到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从事食用菌研发和生产。后来,林占熺又被调回母校福建农学院从事行政工作,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也是在同一时间段——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椴木栽培香菇的技术,食用菌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