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兆飞︱重绘祖先记忆的光谱|王氏|秦汉|世系|谱牒|谱系_网易订阅
”[13]宋儒朱熹主张在祠堂祭祀高祖以内祖先,正所谓“五世则迁者,是谓小宗”,高祖以前的神主都葬于墓中;但程颐、夏言则主张家庙常祭高祖以下祖先,冬至、立春则祭祀始祖以及高祖以上的先祖,[14]似乎暗示中古谱系不止是远近问题,还涉及宗法中的大宗和小宗问题。
西方易学研究发展的四个阶段 | 张丽丽
雷氏以汤尚贤和冯秉正的翻译及《周易折中》为底本,向西方译介了《易经》的成书年代、作者、前十六卦的卦爻辞、阴阳和太极等概念,以及宋明理学家的易学研究成果。他对《易经》个别词句的翻译和解释,已经逐渐脱离了神学范式的影响,但距离《易经》文本的本义仍有一定差距。例如,他将“元亨利贞”的“元”翻译为拉丁文...
《尚书》密码:十六字心传是什么?详解“允执厥中”
主要被翻译为:人心危殆而不安,道心隐微而难明。惟有精诚一意,信守中正之道。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有一段跨越千年的智慧传承,如晨钟暮鼓,回响在历史的长廊——《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不仅是尧舜禹三代圣王心法的接力,更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深处的精神基石。宋代...
佛教东传小史
陈浩武教授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二个成果是佛教和中国儒家文明的融合,形成了宋明期间的程朱理学:“这就是我们说的王阳明、朱熹、程颐、程颢这些人,他们都深深地受到禅宗影响:在那个年代,儒学受到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就来自佛学。所以在北宋期间,包括像苏东坡、司马光、富弼这些人都接受了佛教。他们接受了佛教以后,...
少时课本上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翻译,存在断章取义!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儒家至圣--孔子所说。此千古名句,早就被编入了,九年义务教育之教材,属于代代相传,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字面上的翻译或解释。大部分人所接收到的信息,多是来自于少时课本之上的,那些大同小异的翻译或解释,具体有如下几种。
博学之审问之全文翻译?博学之审问之是什么意思?
注释之:指问的对象(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笃:切实地;坚定。思:思考。辨:辨别。行:行动,做;实行。弗:通"不",表示否定。措:搁置,终止。问:这里指求教。道:做到。审:仔细。慎:慎重。出处《中庸·第二十章》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
毛继祖:藏医药古籍翻译拓荒者
1993年退休后,毛继祖想自己可以有更多时间系统地研究藏医药,为汉藏医药文化的交流架起更多桥梁。他将精力集中在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断断续续翻译的《四部医典》的权威性标准注释本《蓝琉璃》上。《蓝琉璃》是藏医药典籍中学术价值极高、翻译难度极大的经典巨著,长期以来没人敢涉足,虽在我国曾出版过藏文版和蒙文版...
哲学研究 | 温海明:意哲学与当代作为比较哲学的中国哲学
其实一部经典的历史价值、诠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判的,认真观察传世诸本的特点,学者不难推断,什么样的诠释文本能够有足够的生命力传续。而对于经典的诠释传续的长度和力度,无非与其“新的意(义)”相关,这也要求了经典解释必须要带有其所处时代“开新”的特质。就《周易明意:周易哲学新探》而言,开新...
白露坠秋节,碧阴生夕凉 | 今日白露,宜读朱熹(附书单)
《诗集传》(繁)《诗集传》(简)[宋]朱熹撰赵长征点校《诗集传》是南宋朱熹为《诗经》所做的一部注释疏解之作。朱熹专从《诗经》文本入手,探求诗篇本意,以此融会各家传注,择善而从,间下己意,明白易晓。他认为《国风》乃“民俗歌谣之诗”,是自汉代以来疏解《诗经》的一大突破,主张从音乐和创作群体方面...
东西问·汉学家|德国汉学家谢林德:《易经》如何影响西方世界?
谢林德(DennisSchilling)翻译的《易经——新德译本》。卞正锋摄我重视思想的脉络(context),即一种思想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我在翻译中试图解释《易经》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还对其“经”“传”两部分区分来谈,两部分都有自己的作用,背景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