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 | 孔子说自己未达到君子的标准,那我们普通人呢?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孔子说,我哪敢说自己符合圣和仁的标准?但是自己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并且也不断地教诲他人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么说倒是可以接受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达不到的呀。
王齐洲:《大学》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建构
《论语·子罕》载:“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论语·述而》载:“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正义》弟子们实际上是将孔子作为圣人看待的。颜渊便说过...
富金壁:《论语》识小
《汉书·古今人表》据孔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何事于仁,必也圣乎(《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同上)、“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民,即指“人”,非指民众、人民)等语,把人分...
何以为“圣”:理雅各对“圣”与“神”的译解
从《论语》英译本辨析“圣”与“神”,更重要的纠葛还见于“圣”与“仁”的并用或者对应。比如《述而》“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以及《雍也》“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在“圣”与“仁”并用的一段,与《孟子·公孙丑上》记述的“夫子圣矣乎”一样,孔子说自己只不过算是追求不懈、诲人不倦而已(抑为之不厌...
先生南怀瑾讲述《论语》的智慧:圣人和凡人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中国文化,在三代以后,便建立了一个做人的最高标准,就是圣。和印度的佛、中国的仙、西方文化的神,差不多同一个观念。圣之次为贤,贤者也就是君子。再下来是仁者。过去老一辈的人写信给朋友,尊敬对方的人品时,...
孔子人格修炼的三重境界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述而》)不但圣人,即使是仁者,孔子也从不自许。孔子仅仅认同自己在为学修身、教导别人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也就是他只承认自己是一个“好学”(《公冶长》)之人。在修炼的路途中,即使是个体道德圆满的君子也须对圣人有所敬畏,孔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