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什么时候有了第一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苏东海(1927—2021)对此的解释是:博物馆的现代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原始意义上的展览场所只有经历了现代科学和民主的考验才可能变成现代博物馆。大约在19世纪60—70年代,处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开始了社会现代化的探索,建立西方风格的博物馆被认为是“发展人民智慧”的有效措施,但这个阶段学界...
清华一博物馆被指现多处英文错误 称校对缺失致错
邹欣称,博物馆在发现错误后,对整个展馆的英文翻译都做了重新校对的工作,并对每个展品的翻译做了考证。在网友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个是针对意大利著名画家、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大卫》的翻译,此前馆内的英文介绍中将《大卫》翻译为Davide,但网友认为《大卫》的英文应该是David。对此,邹欣说,他们在修改错误时也注...
瞭望丨董臻:博物馆“翻译家”
董臻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华东区青年博物馆翻译家。“我相信国宝会说话。我想把专业性强的文博知识,用大众听得懂的话语表达出来,为博物馆里的文物当翻译。”他说。为了“翻译”得精准到位,董臻对自己提出要求:一走进博物馆就能自如表达。由此他萌生了做志愿讲解员的想法。浙江省博物馆成了他首先试水的地方,没...
王笛读《翻译的危险》:为什么说“历史是在语言中产生的”?
中文词语有争议的“夷”字,英语翻译为“barbarian”(野蛮人),中国人简单地翻译为“外国人”或少数民族。“礼物”和“贡品”,既有不同的意思,也包含复杂的内容。以及将God翻译为“上帝”,里面都隐藏着许多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因素。小斯当东认为“词语不过是思想的符号”(第280页),期望任何汉语词汇能够完整且正...
博物馆,最博大的课堂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体现在策展、讲解、社教、研究等方面。观众走进博物馆,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还有赖于博物馆继续提升服务、完善体系。本版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对话策展人、讲解员、研究者,探讨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与研究功能,让人们更好体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明遇鉴|跨越千年的《道德经》,为何成为汉译最多的中国典籍?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赵孟頫书《道德经》卷吸引参观者(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赵文宇摄可见,从个人修养、立身处世到治国良策,《道德经》内在的哲理、智慧、思维和价值观独特深刻。而作为哲学思想典籍,《道德经》能跨越语言与文明的鸿沟,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认同,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英文”学科也许会衰落,但英语仍是通用语
奥略留左右两旁为PalazzadeiConservtori即守成宫,与PalazzaNuovo即新宫,现在均为MuseoCapitalini(卡皮脱尔博物馆)。这个小山丘是古罗马“七丘”之一,中世纪时仍为罗马的政治与宗教中心。不难看出,IAUPE的英文学者们对西方古代并无太大的兴趣,跟普通旅游者并无两样。
魏延年:一个法国人的塑像何以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丨东西问...
位于福建福州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厅内,除了船政精英群像、沈葆桢清晰画像、邓世昌事迹史料,由法国驻华大使馆赠送福州市政府的普罗斯佩·日意格塑像亦陈列其中。谁是普罗斯佩·日意格?一个法国人的塑像何以与沈葆桢、邓世昌并列,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法国学者、船政文化研究者、船政之友魏延年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
尹磊:用博物馆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前世”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至今仍屹立于南京秦淮河畔,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举考场,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千年化石和兴衰成败的历史见证,也是科举制度文明的有形遗产在南京的最直观体现。留法海归尹磊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副馆长、秦淮非遗馆馆长,他留学归国以...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英文怎么说?标准答案来了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ThethreemajorbuildingsinBeijingMunicipalAdministrativeCenter:BeijingPerformingArtsCentre,TheGrandCanalMuseumofBeijing(CapitalMuseumEastBranch)andBeijing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