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从中希文明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中国古代文明在道德伦理、政治思想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强调道德生活、孝道以及尊重社会角色和关系,以此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孔子推崇礼、仁、义等伦理价值和社会规范,它们在后世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哲学的核心。这种对社会和谐与集体责任的关注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也影响了采纳儒...
从中希文明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伦理|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中国古代文明在道德伦理、政治思想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强调道德生活、孝道以及尊重社会角色和关系,以此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孔子推崇礼、仁、义等伦理价值和社会规范,它们在后世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哲学的核心。这种对社会和谐与集体责任的关注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也影响了采纳儒...
《孝经》 外译推进中华孝文化国际传播
《孝经》全面继承和阐发了孔子、曾子、孟子等先贤的孝道思想,贯穿着“孝”是“诸德之本”的立场,弘扬儒学“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重视家庭伦理与道德规范,长期以来被尊为“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儒家经典,构筑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石,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举足轻重。《孝经》思想宏富,覆盖国家治理、道德伦理、教...
苏轼考官 勤政为民——纪念北宋政治家梅挚诞辰1030周年寻梅青天
虽然《家训十六条》诞生于古代社会,体现儒家思想文化,但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普适性。通过对其进行现代解读和应用,可以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综上所述,《梅氏宗谱》所载的《家训十六条》对当下社会具有深远的现...
【翻译杂谈】盘点中国翻译史
宗教文献翻译在历史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在佛经翻译中,译者在翻译经藏的时候往往会在文件中修饰,令译文更切合中国文化。他们会在译本中增加一些中国的传统观念,如孝道等。据中国君友会佛教文献记载:玄奘(公元600-664年)主要生活在初唐时期,是一个立志高远、意志坚强的僧人。二十八岁时,他抱着「一睹明法了义真文...
翻译中国古籍中的思考:"古"与"今"的协商与妥协
阿文的翻译是:又如,《三国演义》第104回中,诸葛亮在《自表后主》中写道: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
讲座︱冨谷至:中国古代的正义观
西方学者在翻译中国古代典籍时,常常就是这样理解“义”的。在《论语》一书中“义”出现的频率颇高,而且被孔子视为非常重要的伦理和道德品质,西方著名的《论语》译本出自伯顿·沃森之手,他坚持将《论语》中的这些“义”都翻译为“正当的”,说明这种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解释已经较为普遍了。冨谷至表示他不认同这种翻译...
心理热:转型社会的心灵图景
自助心理学曾在20世纪初的美国掀起一阵热潮,以回应当时的城市化与市场化进程造成的身份焦虑,而在当代中国道德转型的背景下,个人欲求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冲突也给自助心理学开辟了一片新空间。韩泊明(AmirHampel)研究了北京的公共演讲俱乐部,关注自助心理学在那里如何引导年轻人摆脱“差序格局”式的关系模式,学会与...
印地语版《骆驼祥子》等中国文学著作即将在印度出版
我感觉翻译中国著作的印度学者是有优势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印两国文化自古以来相互联系,两国在许多精神价值方面的理解是共通的,这是我们彼此理解的重要基础。”狄伯杰还举例说明:“比如中国的‘孝道’,印地语里虽然没有这个词,但它反映出的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显然是东方民族都能接受的,我们在翻译时甚至可以创造一个新词...
《爱丽儿》:译读拉美民族主义的“圣经”,等待罗多
我力所能及的,大概就是在翻译的语文学基础上,提请注意中国对乌拉圭认识史的薄弱,然后尽量从乌拉圭历史或者罗多研究史的角度去做一个延伸。一、全书概观下面我们正式开始。我按自己的习惯做了一个小小的quiz,大家可以对自己目前的阅读进行一个检测:1.作者是谁,生卒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