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39)——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
但是,“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波浪冲没了回忆的影子,水天之间,苏轼看到了一只奋力飞舞的白头翁。这种鸟天然白头,寓意着年迈而高节,它不屈地和世道周旋,恰好和上片山中的孤鸿形成了对比——即使终将消逝,也要奋力飞到最后一刻。浪因风而起,而快哉亭本就得名于宋玉《风赋》中楚襄王的感叹,“快哉此风”,...
苏轼写给弟弟的另一首《水调歌头》,画面感超绝,字字深情缱绻
苏轼认为如果刘备看到自己的想法,一定会嘲笑自己胸无大志、弃官隐居的行为,高卧百尺高楼上不屑搭理自己。“一任”二字,有一种“任凭他们如何看不起我们,也不要去管他”的潇洒感。但是作为整篇词的结尾,苏轼用此典显然并非如此简单的自嘲,也并没有能够挥手而去的潇洒,个人认为,也是对前文中不可忘之“忧”的呼应。
苏轼和方岳各有一首写亭堂的水调歌头,均是精品,各有千古名句
苏轼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首词中,提到了平山堂,并用平山堂的美来对比快哉亭的美,说“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可见在苏轼的印象中,快哉亭是可以媲美平山堂的,由此也可见,苏轼对平山堂是情有独钟的。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在扬州任知州时建造的,登上平山堂,放眼望去...
辛弃疾写一首中秋词,内容奇幻无比,想象力比肩苏轼《水调歌头》
因为有这种不平之气,于是下半阕中风格就转向了豪放。这首词的下阕,发挥了苏轼“我欲乘风归去”的想象力。不过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想要飞到高处,又嫌弃天宫太过于寒冷了。但是辛弃疾却不怕月宫中的寒冷,他一直想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那个大鹏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飞得越高越好,然后就从高空俯瞰地面。这...
8号朗读者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旷达之旅
那个夜晚,苏轼在超然台上通宵畅饮,直至天明,随后乘兴写下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抒发对弟弟苏辙的深情思念(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水调歌头》本是词牌,原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只可惜古乐失传了。上世纪80年代,这首词又由作曲家重新谱曲,众多知名歌手先后演唱,年年在中秋晚会上唱响,几乎成了中国人中秋节的“节歌”。南宋学者胡仔说:“...
宋词与科举|19:苏东坡到底多有才?简直就是大仙级全才
苏轼为思念弟弟苏辙所做的《水调歌头·中秋》,有人认为是婉约之作,有人认为是豪放之作。其实,这是一首婉约与豪放兼具的佳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蔡少军:苏轼的“微笑”,被同学们无视了吗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唐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商山早行》(唐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苏轼与密州
相比诗文而言,苏轼作词较晚,其处女词是作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的《华清引·感旧》,直到熙宁二年(1069年)才有第二首词问世,至熙宁七年(1074年)词作渐增,于密州期间达到高峰。在其最具代表性的词中,《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首词均作于密州,...
冠绝千古的苏轼之词 读《苏轼词八讲》
前和创作后或微妙或显豁的变化,让读者感到苏轼在承受世间磨难煎熬与淬炼的同时,其词作是怎样日渐完善并最终实现完美超越,进而成为有宋一代词界的魁首和领袖,这种把人生经历和诗词创作融为一体,通过回首个人际遇来剖释词作意旨的研究方法,是《苏轼词八讲》一书的最大亮点与鲜明特色,也是读者审视苏轼精神遗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