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与辞章的和谐律动:论《文心雕龙》的言说艺术
焦先生指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也译作‘文本间性’,是20世纪西方文论从结构向后结构过渡之时催生出的重要概念,指的是文本与文本之间具有的某种可以通过引用、拼贴、模仿甚至剽窃等语言痕迹予以确认或通过阅读活动的记忆重现予以确立的关系特征。”这一研究,对于我们考察同样学识渊博的刘勰如何写作《文心雕龙》...
李平: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现代性
无所不包的文,即“凡书以文字,著之竹帛者,皆谓之文”,此即太炎师的文学观;二是缩小范围,“凡有句读者皆为文”,“不论其文饰与否”,故经传诸子皆在其中;三是“专有所属”的“专美”之文,即“《神思》篇已下之文”,近似萧统、阮元的文学观。
国学经典《文心雕龙》详解时序第四十五177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
《文心雕龙》,传承千年的“立文之道”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典籍里的中国2:文心雕龙》指导专家组成员童岭介绍,刘勰的祖籍是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但刘勰一家所居住的却是南徐州东莞郡莒县,这是永嘉丧乱、北人南渡后在江南设置的侨县,位于今天的镇江地区。因此,刘勰出生于镇江,从小生活于镇江是没有问题的。刘勰...
聚焦江苏文库|古今“文心”相通,再读《文心雕龙》
19世纪的西方传教士也知道了这部书的重要地位,大英博物馆藏有唐代的《文心雕龙》写卷,自1959年华裔汉学家施友忠翻译《文心雕龙》至今,欧美学界已有为数不少的英译全本出现。《文心雕龙》的研究也逐渐发展成一门显赫的学问——“龙学”。拨开历史尘烟,寻找上定林寺...
《文心雕龙》何以成经典文学作品
类辞采与情韵并美的对句,又如:“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文心雕龙·论说篇》)“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文心雕龙·夸饰篇》)“丹青初炳而后渝,文章岁久而弥光。”(《文心雕龙·指瑕篇》)“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篇》)...
清代忻州进士米毓瑞书《文心雕龙》(摘选)
《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至二年(501—502)间。《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五篇,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文体论含上编的...
一部文学创作的“金匮要略” ——《雷珍民释译〈文心雕龙〉》
在我国较早的译者当推时为《文艺报》主编的张光年,此后出现了周振甫、赵仲邑、刘禹昌等对该书某些篇目的翻译。由陆侃如、牟世金合译的《文心雕龙选译》(上下)和郭晋稀翻译的《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亦于20世纪60年代初相继出版,这则是我国最早的《文心雕龙》译本。而在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学者李景涕亦有《文...
陈特读《文心雕龙讲记》︱刘勰的“门面语”与“真心话”
对当代文坛的不满,也正是推动他创作《文心雕龙》的一大动力。故《时序》篇最后,刘勰故作谦虚地说:“鸿风懿采,短笔敢陈?飏言赞时,请寄明哲。”这实是委婉表示自己上面的赞辞只是门面话而已。对于这一点,古今读者均无异辞。其次是《讲记》反复强调的倒退观,《讲记》认为:“刘勰对文学的评价是顺着经学来的,...
《文心雕龙》的以玉论文德
刘勰《文心雕龙》历来被评为“体大思精”。当前对其与传统文化之关系问题,研究者历来多有关注。但是,从玉文化的角度进行考察者却是寥寥。在《文心雕龙》中多存在以美玉论说文章的现象。据统计,《文心雕龙》中和“玉”有关的词语有六十几处,所占篇幅约有三十五篇之多,超过总篇数三分之二。于此我们论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