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汉学家弗莱彻:让唐诗走向英语世界
在100余年前出版的两部唐诗英译专集中,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几乎占了近一半比重,反映了译者的文化立场、价值判断、诗学倾向。李白诗歌气奇纵横、气逸神远、气壮英迈、气清灵秀,折射出盛唐文化的气象;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忧时伤世、以民为本、化俗为雅,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弗莱彻十分钦佩并且偏爱中国古典诗歌史...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为何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杜甫与李白被后世人合称李杜,与李白一样,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相较疑似罪臣之后的李白而言,杜甫的出身相较也好一些。他是京兆杜氏之后,堂堂的北方世家大族,但自父亲杜闲起,便家道中落,杜闲只混了个小小的奉天县令而已。尽管如此,少年时代的杜甫仍旧衣食无忧,生活富足。自幼聪颖的杜甫在七...
《长安三万里》的背后,真实的李白、高适和杜甫是什么样的关系
唐人笔记小说中将李白称为“李翰林”或“李学士”,只是对其待诏翰林身份的尊称,他并非真正的学士。在翰林院的两年里,李白写出了诸如《清平乐》“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的佳作,也希望借此得以仕进,但长期散漫的隐逸云游生活令他难以适应宫廷交际,甚至发生了玄宗传召时却正在东市买醉、当众令高力士脱靴等真假参半的逸...
让杜甫两句封圣的诗,千年后被写进教材,排《唐诗300首》第五
杜甫很崇拜李白,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好,更是因为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格,这对逐渐陷入困顿期的杜甫是很好的激励。在杜甫的引见,李白又结识了高适,三个人于梁园醉饮,阔论天下。随后,三人又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欲拜访司马承祯,可是刚到阳台观,就闻听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故李白作《上阳台帖》。因李白要登紫极宫,访高天...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
四川,就是李白人生的新起点。他的狂放、自由、少年心气,都被这片土地原原本本地保存了下来。“李白要是生在曲阜,一定不是这样的感觉”,在于丹看来,只有在四川才能诞生李白这样的“诗仙”,“李白的可贵就是他灵魂的自由,到老都是一个孩子。他不像杜甫、高适那般有法度,有根系包袱。所以我们今天读李白的诗全是大...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邂逅李白,思念成为往后余生的腔调
——杜甫《不见》这首名为《不见》的诗歌,作者是唐代诗坛双子星之一的杜甫,这也是杜甫因思念李白而作的一首诗歌(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当时杜甫在成都,他也好久没有听到好朋友李白的消息了,诗人担心李白的安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其实自杜甫和李白在山东一别,再到杜甫写这首诗时,两人已有十五年没见面了。
与君同传万古名——杜甫心目中的李白
两个不算得意的人,因诗歌之名,就这样一见如故。至于两人到底去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已无从考证。可以想象的是,在洛阳这个繁华都会里,两人少不了酒肆买醉,登高赋诗,过得很是逍遥。那时的李白,论风采,神仙中人;论做派,豪气干云;论诗才,惊神泣鬼。说他是从天而降的一道光,照亮了杜甫苦闷而平庸的生活,也绝...
杜甫这首诗,被誉为“七律之冠”,写尽人生之苦,句句都经典
静心读诗词01.杜甫,出身豪门,素有“京兆韦杜、去天尺五”之称。可惜,手握一把好牌,却被杜甫打成了人间最惨的样子。人生的前半程,杜甫可谓是风光无限,五六岁就看了公孙大娘舞剑,七八岁就能写诗,十来岁就到长安参加过王的盛宴,十多岁就成为了岐王李范的座上宾,听李龟年吹拉弹唱。
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被卷入永王李璘的军事行动中,因此下狱,杜甫牵挂不已,在客居秦州时连着好几晚梦到李白,写下了著名的《梦李白二首》。从某种程度上说,李白是杜甫精神世界的一个参照,甚至就是杜甫另一个自我的投射。杜甫在诗里说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似乎更像是在说自己。
这些成都好物,甜了三千年!
汉晋之际,四川茶叶品质佳美、享誉天下,形成了中国茶叶消费和贸易集散的中心。晋代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就记录道:“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描述了西晋时蜀茶的优良品质和成都饮茶风气的盛行。▲成都茶农在采摘春茶摄影:王效随着饮茶之风日盛,种茶与制茶业也日渐发达,并逐渐专业化,茶的品种也渐渐增多,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