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范畴研究
社会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范畴的论述、概述,反思中国、苏联、东欧、西方学者对这些基本范畴的研究,并提出作者对这些基本范畴的理解:实践是包括目的性设定的、对象化的历史活动,而限定中的超越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关系;社会存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
大模型与智能社会: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探察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技术—社会观、生产力观、生产方式观、社会有机体论和技术社会形态论,可以透视大模型可能带来的智能生产力、智能生产工具、“以言行事”的生产方式和智能文明新形态,以及由这些变革所联动会聚而成的总体效应:智能社会来临并由此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而在这种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下的透彻把握中,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
作为解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范式,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的基本向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话语之源,也是中西历史比较、中外会通研究的重要理论平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这一概念不仅“是对马克思...
陈波|房屋的谱系:对扎坝社会组织的人类学研究
她根据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HenryMorgan)的亲属称谓理论将扎坝界定为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认为他们的房名“即同一房屋下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是母系氏族组织,但已出现对偶婚,父系家庭也处在萌芽的过程中(冯敏,2005a:3-7,2005b:115-117,2006:50,2010:180、228-238)。学术界针对涉及扎坝的这类判断主要有两种...
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资本化与数字化资本形态的物化逻辑
在波斯特看来,两个范畴之所以能够置换,是因为口头、书写、交互媒介等信息方式既构成了人们交往方式历史连续性的分期,又将社会批判的重心从现代工业资本主义转向了后现代媒介资本主义。波斯特认为,当今文化使“信息”具有某种重要的拜物教意义。然而,如果仅从修辞结构上用鲍德里亚、波斯特等后马克思主义的“符号拜物教”“...
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科学及其特殊性
套用道德哲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这主要是古代的社会研究方法(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这种方法的根本特点,就是用“性善”“性恶”等来规范社会,描述理想的社会形态。无论是古代中国儒家的社会理论、法家的政治学说,还是古希腊柏拉图的国家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都是如此。著名历史学家萨拜因在分析柏拉图的国家理论时就认为,这个理论是从...
网络空间、文化型构与亲密关系变迁
从网络公共社区的社会形态来看,网络平台的多元化信息虽然有着海量化的趋势,但诸多网络公司与平台出于商业化的需要,总是力图根据个人偏好推送资讯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个人及群体造成封闭化效应。这种网络过滤器或预测引擎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打造一个独特的信息世界,有学者将其称之为“过滤泡”(filterbubble),这种强...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何谓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所谓后工业化(Post-industrialization),狭义概念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工业和农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广义概念指的是一个工业经济体或工业化国家所经历的工业化阶段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形态。丹尼尔·贝尔认为,人类社会不同阶段都存在相应的“中轴原理”,中轴原理强调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社会观察与解释的多元性,同时...
访谈| 常建华教授:从“碎片”到“整体”:社会史研究的多维视角与...
第二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1979年期间,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确立了主流地位,以社会形态史为标志,特别是历史学“五朵金花”,即中国古代史分期、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汉民族形成问题,前四个问题均与社会形态史关系密切。这些问题的讨论促进了重大理论的探索,开辟了一些新的...
「党建治学」李捷:中共党史党建学视野下的大历史观与正确党史观
(三)社会形态分析法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矛盾的运动,受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同一性的统一。在同一性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规律,其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论断,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阐释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发展机制的理论。人类社会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