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范畴研究
社会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范畴的论述、概述,反思中国、苏联、东欧、西方学者对这些基本范畴的研究,并提出作者对这些基本范畴的理解:实践是包括目的性设定的、对象化的历史活动,而限定中的超越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关系;社会存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
文艺批评 | 徐勇:作为“方法”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20...
在韦伯这里,他并没有否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而是对这种范畴做出了他自己的理解。对经济决定论的摒弃,使得韦伯反对那种观点,即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韦伯主张:“我们必须消除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从经济的变革中可以推断宗教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体言之,就是不同意以下这种观点:“新教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早...
孙中原:论《孟子》逻辑学的范畴与原理
孟子阐发逻辑范畴与原理,精义有四:第一,孟子阐明了“辩”范畴与“类”范畴的规定与运用;第二,孟子论述了“故”“理”“法”范畴与理论思维的原理;第三,孟子总结了类比推论的原理并应用于论辩实践;第四,孟子“知言”的两个原理“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可视为中国逻辑语义学的发端。孟子完全不同意墨子“兼爱...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通过阐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分析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
新时代医保人的治理胜任力,是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任何制度(包括与之相适配的方针政策等)都是“顶层设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或者说是擘画的蓝图、愿景。再好的制度安排、政策举措,只有通过协同高效的治理,才能将制度优势转变成治理效能,将“愿景”转变成“实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转变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保障权益。
蒋大椿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再学习再研究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形态等,是马克思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研究中抽象出来的,是对无数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性的高度概括(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蒋大椿认为,尽管历史科学本身并不研究这些抽象的范畴,但历史学家根据唯物史观的范畴就可将所掌握的大量历史资料进行科学归类。
显著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中国奇迹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政治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是对建立政治秩序、调节政治关系、宣示政治价值、实现政治目标、推动政治发展、维护政治稳定的一整套原则、规则、规范、架构、体制、机制的总称。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长期发展、渐进形成、内生演化的结果。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这里的“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了无产阶级文化观,将文化视作社会中全体人民思想的智慧结晶,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共同福祉。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延续了毛泽东思想中有关文化建设的内涵,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党的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人民观的丰富和发展
所谓“国家”,是一个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和使命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中...
【理响中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唯物史观根据
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形式、文明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简言之,一般看来,文化形式、文明形态植根于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尤为重要的是,唯物史观不仅从结构的、共时性的层次分析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与文化、文明的关系,还从动态的、历时性的维度揭示了文化与文明的演变。在既定的社会形态结构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