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千年彝绣绣出21米长《清明上河图》
“彝族服饰制作有上千年历史,是彝族女孩的‘必修课’,我3岁起就跟奶奶学习制作技艺,后来又不断拜师。”普玉珍介绍,彝族服饰包括衣服、鞋子、鞋垫等,制作很讲究,单刺绣技法就逾180种,她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挑布绣、火把针绣、堆绣等150余种技法。为增加收入,1989年,种地为生的普玉珍开了彝族服饰小工坊。1990...
一根苗绣针,绣出致富“出山路”
彭水九黎城山脚下的吊脚楼里,李绍玉静坐于绣花桌前,细细摩挲着五彩细线描绘的九黎城,景在人前,绣于画中。她动情地说:“我想用一根绣花针,绣出彭水风情,让更多的人知道苗绣,知道苗乡彭水。一边做职业培训,一边将苗绣事业传承下去。”
康乐社区:一双双鞋垫绣出浓浓“鱼水情”
这些“绣娘”都是康乐社区的居民,她们要将亲手绣的鞋垫交到社区28名退役军人手上。“社区有不少巾帼志愿者,‘八一’建军节要到了,所以就想绣一些手工鞋垫送给退伍军人。”康乐社区相关负责人毛雨平介绍了绣鞋垫的初衷。“绣这样一双鞋垫一般要三天时间,为了尽快绣好,下班回家有空就会绣。”志愿者吴燕萍一边说一...
以针为笔线为墨 “绣”写艺术人生
这是由五双鞋垫和一个皇历包组成的作品。以前,人们乔迁、办喜事时爱做面塑‘九鱼一兔’,希望日子越过越富。我就想利用这句俗语创作一件刺绣作品,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件作品的特点就在于九条鱼的针法不同,其中绣法最为复杂的就是纳锦绣。纳锦绣采用多方向跨格用针的方法,针脚整齐均匀,针法灵活丰富。”赵耿...
西吉绣女:飞针走线绣出幸福新图景
穿针、走线、勾挑……在西吉县乡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的非遗就业工坊里,30多岁的杨月霞正全神贯注地埋头完成一对荷包的刺绣。不一会儿,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她手中变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案。杨月霞的家在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儿时常跟着母亲扯线团、穿针,偶尔绣上几副鞋垫或枕套。耳濡目染下,那“一针一线”...
匠人守艺 | 江苏连云港:非遗割绣技艺 刀锋上的诗意传承
传统割绣制作过程复杂且费时,布料的选择也极为讲究(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过去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最终选择用四种布来制作割绣鞋垫——水洗棉、帆布、卡其布、纱布,用糨糊把布料一层一层糊起来阴干,经过这些步骤才算制作成割绣的半成品。之后人们在半成品上按照花样绣出图案,针脚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太密的针脚会让割开的...
【非遗】汪国芳:针指之间 绣出锦绣人生
汪国芳从小就在羌绣堆里长大。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已经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羌绣高手。家人在重大节日穿着的服饰,都是由母亲一手绣制。村里也常有人请母亲帮忙绣围腰、衣服、鞋垫等。年幼的汪国芳常常搬着小板凳坐在母亲身边,看母亲挑花刺绣。彼时仅七八岁的汪国芳被母亲手里穿梭自如的针线和精美的绣花深深吸...
“指尖技艺”“绣”出美好新生活
“女娃家要学会做刺绣,出嫁时穿的衣服要自己绣。”长辈的教导,成为张琼芬学习彝绣的动力。成年后,张琼英从楚雄州姚安县嫁到大姚县。平常,张琼芬用手中的刺绣技艺做鞋垫、枕头、围裙、帽子……种地、照顾老人孩子,农闲时跟着丈夫到工地上挑沙灰,风吹日晒,整天灰头土脸。农村穷困的日子,让张琼芬对未来不敢有...
针针含心血,线线传真情|布鞋|纹样|绣品|刺绣|土家族_网易订阅
其绣品精巧细腻,纹样寓意富贵吉祥,常见于绣花鞋、绣花鞋垫上,也有用来做服装花边或角花、胸花、枕头盖、腰带、童帽和绣花荷包等。土家刺绣在配色上有自己的讲究与习惯,常用青、蓝、大红等深色布料作为底布,图案纹样的绣线则多选浅色;或相反,底布花用浅色,而绣线选比较强烈的深色,两种用法的结果可以使绣制作品显得质...
从民间传奇到国家级非遗 麻柳刺绣的“重生”之路 | 匠心
与其他先画底稿再绣制的刺绣不同,麻柳刺绣不需要画底稿,而是采取“数底布的丝线”的方式,确定刺绣图案的大小和位置。因此,每一个重复的图案,都能做到大小一致,展现出方正、对称的美感。传统的麻柳刺绣中间为圆形图案,外框饰以方形的装饰,整幅作品呈现出“外方内圆”的形式,“看起来很方正,很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