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学》的核心思想
《大学》开篇就讲了这三个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明明德即发扬光明的德行,把人内在的美好品质和道德修养彰显于外。2,亲民这意味着要亲近民众,关注民生,与人民息息相关。3,止于至善追求至善的境界,即追求完美无缺的道德标准。大学二、八条目八条目是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八...
师说| 曲庆 等:本立而道生——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尤其是儒家思想,其主要内容都是关于修身、待人、为政的,特别有助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以及企业哲学的形成。其中,最具启示意义的经典论述之一就是《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
孔尚任《大学讲义》的生成过程与思想意蕴
一是明确了进讲内容,分别为《大学》首节(“大学之道”至“在止于至善”)和《易经·系辞》首节(“天地尊卑”至“变化见矣”);二是会同孔子第六十七代孙、衍圣公孔毓圻,选定监生孔尚任撰写两节讲章。敲定这两项内容,显然经过了悉心考虑,不妨先叙第二项。????孔尚任曾云“自少留意礼乐兵农诸学,亦稍稍见之施行...
徐霞客不会是穿越者吧?地学思想竟然超越20世纪?
在他看来,“心”是最难把握之物,故而不能将人的自然思想和感觉是非作为评判思想的标准。与之针锋相对的是,东林党人大力提倡、强调重视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号召人们以务实的精神勇于实践。东林党里的另一位领袖人物高攀龙就说,“事即是学,学即是事,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所以大学之道,先致知格物...
松山湖北区学校“无痕·立未来”KID+德育特色文化构建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内容包括五大版块,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的指引下,北区学校基于学校个性与特质,进行了学校德育内容设计。(一)“立未来”思想来源——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谓:“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密云区实施“八个提升行动”,迈进课程改革年
一、指导思想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密云区第六中学以“科技系列课程”“初高衔接课程”为突破口,依托研究院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集团化办学优势,将学校科技教育需求与国家高端科技资源转化相结合,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打造特色科学领域课程,通...
在伏尔泰眼里,孔子凭啥成为启蒙运动“精神领袖”?真相一文了解
当自然神论者伏尔泰在耶稣会士们的作品中,读到了孔子只崇尚一个“至高无上、奖善惩恶的天”时,当他读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类的儒家教诲时,他立刻就认同了这个知情达理的、给人以道德的“天”,迫不及待地宣称孔子对“上帝的解释达到了人类思想所能想见的最纯美的地步”。
追忆近代名校长:梅贻琦与竺可桢的通才教育观一样吗?
他在初临浙江大学之时,就特别强调,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而唯有能思想才不至于盲从,亦唯有能思想才能做有效的行动,应付我们艰危的环境。1936年9月18日,他在和新生的一次谈话中说到,单学一门技术,不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头脑清楚,做学问办事业统行;谈话的最后...
君行吾为发浩歌——《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解析
蔡和森引证《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和梁启超在《新民说》一文中对“新民”的解释:“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以建设中国一种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以“新民”为会名。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规定:“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
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 |君行吾为发浩歌
蔡和森引证《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和梁启超在《新民说》一文中对“新民”的解释:“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以建设中国一种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以“新民”为会名。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规定:“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