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国”转为“以德治国”,正确看待唐代法律的“儒化”现象
1.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大一统思想都知道儒家被皇帝当做治世工具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汉武帝之前法家、“黄老之术”都曾被统治者所利用,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之后,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但并未形成统一。汉朝的“问孔”、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隋朝的“三教合一”等等,儒家思想虽然占据优势,但其他学说并未消失,仍有生存的...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答辩题目及解析
不等同。韩非子的“法治”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中央集权,刑律成为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四、说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参考答案(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2)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
《道德经》第54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道思想如此一致
坚定的思想信仰,人所具有的亲和力,一个组织强大的凝聚力,都具有这种抱守作用。建立或者形成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然后坚定不移地相信并严格遵行,这是一个人成长与完善的必经过程,从道家思想来讲,也就是修道立德的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与启示
正因为居安思危在中华传统治国思想中如此重要,所以历代明君名臣皆以居安思危作为治国的根本警醒,如唐名臣魏征在劝诫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唐太宗则告诫群臣,“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
道家的刑德之治略论
与他们不同,道家则通过对自然规律的体察和认识,因顺人性的自然天成,与天道同步而行涵养国力民生,构建了一种宽缓且富有弹性的、天道主义的王道理论:“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作为儒法之外的另一种治国之道,以黄老为代表的道家刑德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政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绝代奇书”《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传承和引申
——《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传承和引申■余秉颐先秦时期,老子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宁、人心的焦灼不安,于静观默想之间,依据“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理政之道,从而为当时、也为后世贡献了一种独到的、高超的政治智慧(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至汉代,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主持编撰的《淮南子》(...
从“无为而无不为”到“通而无为”——《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
综观《淮南子》不难看出,此书所奉行的,是形成于战国中后期、并在汉初被奉为治国之道的黄老道家思想。高诱在《淮南鸿烈解·序》中说,刘安及其宾客“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归之于道”。这里的“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归之于道”,确实是一语中的。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既体现法治的精髓和要旨,比如强调缘法治国,强调立法和执法的重要性,强调法的公开性、平等性、客观性和稳定性,强调法律应当以社会为基础、顺应形势发展而改革变化;也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成为人类法治文明中独树一帜的法治思想。
高华平:道家的文化基因——先秦道家与上古的氏族、部落及国家
先秦道家的大本营——南方的楚国,更直接就是颛顼(祝融)氏的直系后裔——“帝高阳之苗裔兮”。道家学说可谓其本氏族、部落或国家的“家学”,传承道家思想文化就是他们的历史宿命。《史记·楚世家》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矛盾与中和:从思维方式看“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契合性
在政治思想中,中和思想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孔子的“执两用中”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强调在各种矛盾中寻求平衡与和谐。在医学领域,中和思想成为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都体现了中和辩证思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了阴阳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