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谈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以这两场被后人统称为启蒙的思想运动相互对照,戊戌变法的民权是在追求国家富强中召唤出来的,因此,民权的目的是国家的富强,而民权的主体应是群体。新文化运动中的民权(民主)则既以其自身为目的,又以个人主义为落脚点,因此民主(民权)的主体是个体。此其大较也。而与戊戌变法之重在百日维新,科学观念犹未列为要目相比...
渠敬东 | 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
主要著作有:《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性与教育》、《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LaSociologuechinoiseavantlaRévolution(EditionsdelaMaisondessciencesdel’homme)、《山水天地间:郭熙〈早春图〉中的世界观》、《自然的神迹:成渠斋藏透纳版画》等。主编并翻...
广民智,振民气——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代传播事业的启示
在《时务报》发行的两年里,我们宣传了废科举、办学校、开民智、育人才、设议院、伸民权以及进行商战、保护关税等救亡图存主张,受到百姓的欢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进一步推动了变法维新的开展。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凌,如要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我认为需发挥报纸的“耳目喉舌”作用,“去塞求通”,增加受众...
梁启超思想超前,百年前就如此重视女子教育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梁启超认为国势的强弱随着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实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后来梁启超觉察到“民智”和“民权”并不能划等号,因此他提出教育应该有宗旨。2.培养“...
立宪派与共和派的论战(一):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思想及论战背景
章炳麟所论,反映了革命者之一般心态,即革命之目的正在于开民智,而非以民智之开为前提。这是将革命与共和等同视之的结果。革命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共和,但革命不等于共和。在革命者眼里,革命目的的神圣性,既赋予了革命目标达成的可能性。这一革命者擅长的逻辑,屡屡在革命中发挥着惊人的影响力,以至于可以革命之名推行...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真题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5、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梁启超的理想,依然是我们未竟的事业
梁启超终生热衷于政治,却又是开风气之先的学问家,他深刻影响了几代学人的思想和著述,被一些学者尊为近代知识分子的最高峰。在梁启超去世后的90年里,对他的研究、评判和解读从未终止。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关键先生”,无论研究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还是文学史、教育史、新闻史,离开梁启超,都无从谈起...
这位客家人,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丨岭南文化新讲之十
他设立的湖南保卫局,被视为中国警察制度的开端;还有课吏馆、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馆等,相继举办,旨在开民智,申民权,培养民力,提倡民治,湖南在全国各省的变法中可谓引领风会。可惜政变遽作,百日维新旋告失败,全省几乎顿复旧观。黄遵宪不但是维新思想家,更是维新运动的践行者,留下了一笔厚重的历史遗产。
变与不变的哲学 | 戊戌变法120周年
在当时的达官中,他是一个喜欢讲“西艺”“西政”…的人,然而当西来的东西漫溢出他心中设定的界线时,他又非常自觉地成了卫道者:“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民权平等说是维新思想中最有时代意义的内容。它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