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郡王李自良:古代官职最高的泗水人
能元皓不忘提携后进,李自良官至右卫率,这是正四品上的官职,是东宫右卫率府的最高指挥官,负责兵杖、仪卫。从征袁晁陈庄中原、燕赵、齐鲁、关中等,是唐军与燕军厮杀的战场,江南地区自然成为唐朝的大后方。上元元年(760),战火蔓延到江淮地区,又发生饥荒,关中米斗七千钱,江南一千五百钱,很多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甚...
古代官府文书牒文究竟有何用?其最初的功用到底是做什么的
平行牒文用于不相统属且级别相当的诸官司之间的发文,六部之间往来用公牒,也称为“移牒”。如《庆元条法事类》卷一六在说明平行文书“牒”的体式后又有:“内外官司非相统摄者,相移则用此式。”宋朝下行牒文的功用源于唐朝的“敕牒”。敕牒在唐朝是皇命文书的一种,至宋朝开始,官府之间也多套用敕牒来发布...
一文看懂古代各类官职到底有啥区别
鸿是指大雁,每年来回飞的候鸟,而胪则是陈述,引申为口令或者命令,大鸿胪就是指专门负责向边远地区的国家传达文书的机构。嗯,其实就是后来的外交部了。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最形象的一个了,以至于不论是大鸿胪还是唐朝以后的鸿胪寺,鸿胪二字基本不改。然后是郎中令,这个就很有说法了。郎,最早出现于秦朝的小篆,...
有“班”才有“班主任”——爱学生的TA,“官职”最小、管事最多
具体岗位职责有:“……常日轮班住宿,朝夕稽察馆事……治其文书,达其条议……督其训习,制其膏奖……纪其勤能,纠其游惰。典其锓籍……”总结来说,“提调”,特别是日常轮班住宿的“帮提调”,主要负责馆事的日常巡视、在校学生的考勤、成绩奖惩、奖学金以及生活费发放、勤惰考核、纪律学风...
施工现场发现合肥古城墙遗存,他挪不动腿了……
刚开始,欧阳林斌对铭文没有专门考证,以为左辅是个官职名字,“直到后来陆续接触到对合肥文史有更多研究的朋友,才知道清代合肥有这位知名的县官,还有他修筑合肥古城的事迹。”欧阳林斌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左辅任合肥知县。左辅为当世循吏,精明干练,为官期间修葺合肥城墙,...
简“读”|在古代职场“躺平”?弹劾文书啪的一下就来了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中,有十五支简属于同一册书,是一份关于“传舍”损坏情况的举劾通报,这便是《长沙邸传舍劾文书》(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直白点儿说,这是一份有理有据、条款清晰的告状词。写下这份文书的人叫作“援”,“援”的官职是长沙邸令史,他写下这份状辞后将其交给了长沙邸长,并同时请求长沙邸长转发给酃县县长,据《汉...
古代文武官职谁大谁小分不清?给官职赋积分,大小让你一目了然
一、官职简介帝尧时期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虞——掌管山泽的官员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秦代时期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
尚书和御史究竟谁的官大:一文读懂中国古代官职
2.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3.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
中国古代官职称谓大全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
你见过顺治帝的“罪己诏”吗?细数清代官方文书的种类
细数清代官方文书的种类我们在各种与清相关的历史小说或电视剧中,肯定记得太监宣读某帝的『登基诏』、『遗诏』的场景,也肯定记得宣读官员被提拔或贬官的『诏书』时画面。亦或是,在课本中了解过『起居注』和『实录』,你也肯定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但你见过『康熙帝遗诏』吗?见过古代科举考试的『题名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