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治理应进一步加强法治引领与保障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及其相伴而生的对传统规则的逃离,同时也因其超越时空的广泛传播性,极易众口烁金、积毁销骨,积量而构罪,形成基于网络的暴力,此即网络暴力。网络暴力通常表现为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布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特点的图片、言论、视频等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外围行为,如人...
法治在线丨为引流恶意诋毁他人 网络主播应以何罪量刑?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巍:指导意见在法律位阶上有点类似于司法解释,比如侮辱罪等相关的罪名,适用在网络暴力信息的时候和网络暴力行为的时候,它在适用过程中要对其相关法律规定作出一定的解释,该如何适用,哪种类型能对得上相关的罪名。为言行负责获取流量应在法律道德框架内专家提醒,网络时代,流量是许多网络...
“网络暴力”治理研究中规范判断与理论依据的学理分析
近年来,被称为“网络暴力”的社会事件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23年9月25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法发〔2023〕14号,下称《指导意见》),强调充分认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和网络秩序,...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7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利用网络敲诈勒索企业、损害商业信誉、寻衅滋事等罪名,传递依法严惩网络暴力伤企犯罪强烈信号,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象。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公众平台制造、传播涉企谣言,对...
网络暴力刑法治理的基本立场
据此可得出三个推论:其一,刑法对网络暴力犯罪的打击,应当根据所涉场景与行为对象作区分性的对待。涉及公共领域或公共人物的情形,刑法的介入必须节制与慎重;涉及私人领域与普通个人的情形,刑法对受害方个人权益的保护需加强。其二,在现行刑法对侮辱罪、诽谤罪作为亲告罪的规定未作立法修改的情况下,可考虑将“告诉的才...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乏力与重塑——以侮辱、诽谤罪为中心
侮辱罪、诽谤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单一、个人、轻微法益是目前学界的通说观点(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这使得刑法对打击以网络暴力形式实施侮辱、诽谤行为的重视程度大幅降低。众所周知,侮辱罪、诽谤罪被列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因此,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其保护的法益为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高铭暄,马克昌,2022:482-483)。侮...
侮辱、诽谤、非法披露:网络暴力治理之路
朱婷的一个明显的感受是,我国对“网络暴力”的司法案件集中在近两年,且基本为民事诉讼案件,案由集中在名誉权纠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隐私权纠纷、生命健康身体权纠纷等,其中名誉权纠纷案件占比最大。而作为刑事案件处理的“网络暴力”事件则相对更少,罪名集中在诽谤罪、侮辱罪等。这类案件一般为自诉案件,朱婷解释,...
网络暴力,已成为不折不扣的社会公害
从法律上讲,虽然刑法规定了侮辱罪、诽谤罪等涉网络暴力的罪名,但令人遗憾的是,法律也明确了,这类罪名属于自诉的范围,“告诉才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证明被告人犯罪的举证责任在自诉人一方,受害人一方起诉维权,须提供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而不是由法院进行查证。
代表委员热议加大治理网络暴力 严惩“按键伤人” 立法为受害方撑腰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松之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刚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很重视网络暴力带来的危害。去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及典型案例。李刚认为,该《意见》明确了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以及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
全国人大代表陶骏、庹庆明谈惩治网络暴力——
针对“按键伤人”,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及典型案例。明确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明确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明确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等,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