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从政40年,遭贬12年,足迹遍布8地,创作出8000余篇作品
“乌台诗案”对苏轼来说,就是一场空穴来风的文字狱。尽管有“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的祖宗家法,有病中曹后“不须大赦天下,只放了苏轼就够了”的殷殷嘱咐,有王安石、张方平、范镇等一众老臣的上书营救,苏轼最终幸免于一死,但仍因莫须有的诗罪最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弟苏辙、其书信往来之友王诜...
红楼梦结局三个没想到:黛玉远嫁贾家平反,王夫人是贾环养老送终
元丰五年就是乌台诗案后的苏轼被贬谪流放的时间。贾政外放学政去的南海,也是苏东坡任学政之地……中秋节,因贾宝玉中秋诗作的好,贾政将从海南拿回来的扇子赏赐了他。扇子通“散”,预示贾宝玉出家后,肯定会寻去海南,与父母作最后拜别后,才南下西去渡海寻到妹妹贾探春,在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西海沿子在如...
乌台诗案与黄州词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指控用以讽刺新法的文体全是诗,而没有一首词。显然,在事关政德的场合,只有庄重的诗才能胜任,妩媚的词只有退避了,可能词都从来没有进入办案人员搜集证据的范围。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中的大事,材料非常多,本文不拟对前因后果辞费,另从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视角予以考察。日本学者内山精也《传媒与真...
张宜喆:《东坡乌台诗案》供状文本的层次性及苏轼的言说策略探析丨...
一千年前的“乌台诗案”让苏轼这样一个大文豪因为自己的诗歌写作而遭受了牢狱之灾,这与随后的黄州之贬成为苏轼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苏轼的哪些诗歌成为诗案的罪证?而苏轼本人又是如何解释这些诗歌的呢?所幸有署名“朋九万”的《东坡乌台诗案》详细记载了当时御史台的审讯供状,让一千年后的我们得以窥见“乌台诗案”...
苏东坡乌台诗案始末
这出把戏,经过五六年,一直没事。不料元丰二年,李定、舒亶等人媒孽诬害,所用的手段,就完全是从沈括学的。苏辙为兄下狱所上书中提到:“向者曾经臣僚缴进,陛下置而不问。”指的就是他,所以说,乌台诗狱案的始作俑者,实是沈括。王安石二次罢相,举吴充自代。这时候,沈括官已升至掌理全国财政的三司使,他要走...
影响苏轼一生的乌台诗案,都给他安了什么罪?
今天,我们便来仔细说说这北宋历史上鼎鼎有名、影响深远的“文字狱”——“乌台诗案”(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01起因:讥切时事,被争相传诵事件起于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时所上的谢表中的一句话:“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苏轼把自己放在了“新进”“生事”的对立面,未尝没有指责熙宁变法新党...
苏辙真的是苏东坡的大冤种弟弟吗?
关于乌台诗案的前因后果,各种论述车载斗量,这里无需啰嗦,我们只看看苏辙在此案中的表现。案发之时,远在湖州的苏轼毫不知情,而正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做签判的苏辙因为离开封很近,收到了好友王诜王驸马的书信,赶紧派仆人骑快马飞奔湖州。遗憾的是,那个仆人半道上耽搁,让抓捕苏轼的钦差赶到了头里。当然,就算...
妙玉三件茶具都是假的,曹雪芹却将《红楼梦》全部结局隐藏其中
贾元春去掉“绿玉”“香玉”,用的就是皇权。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一直是林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像王昭君一样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后客死异乡。贾宝玉第二年抛下薛宝钗,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后寻到林黛玉坟前为她守墓一生。宝黛钗三人的前因后果,都随着妙玉的三件茶具隐喻清楚,这三件茶具真假不重要,...
问翁大庾岭
43岁的苏轼在调任湖州知州时,写给皇上的一封《湖州谢上表》,让“新党”抓住辫子,引发了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乌台诗案”。这一年,苏轼到湖州上任才3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此案受牵连者多达数十人。从此,漂浮不定,一贬再贬,几乎成了苏轼官场的常态。甚至,还有坐牢、被砍头的危险。相对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