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
经过多年探索,上海人才资源总量不断提升,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上海连续13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放权松绑增活力。段佳是一位“95后”青年科研人员。2022年博士毕业后,她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由于业绩显著,她“连跳四级”被破格提拔为研究员,可以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上海对青年...
祝贺!重大科研成果,密集发布
重大科研成果,密集发布10月10日,聚焦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建设,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海铃计划”团队获重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杂志。同时,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蓝图也正式发布。“海铃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发起并牵头,旨在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景益鹏担任...
追“星”女孩远赴重洋开展科研,成果在Nature发表
除了在学积分上名列前茅外,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大三时跟随李政道研究所徐东莲老师一起前往中国南海探秘中微子;大四时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使用刚发射升空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研究系外行星大气,相关成果以第二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杂志上发表。她在这四年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学术天赋和对系外行星的深刻热爱,带着心...
李政道研究所举行2020级博士新生师生见面会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部的徐东莲、李数、葛韶峰、刘坤、许金祥,量子基础科学研究部的严志明、王巍、邹海源,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部的周浩等教师代表提出,作为一名博士新生,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谦逊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行动力,多参与、多了解、多交流,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老师们希望每位新生都能够成长为有特点...
在3.5公里深的海底,中国2030年将建成国际最先进中微子望远镜
海铃团队在这些重要结果基础之上,完成了海铃中微子望远镜的概念设计,相关论文于2023年10月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杂志。徐东莲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的博士后叶子平、博士生田玮以及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生胡帆为共同第一作者。聚焦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建设,李政道研究所“海铃计划”团队获重大进展,10月9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上海搞了个大事情
海铃项目发起人徐东莲,是一位80后女性科学家,比我没大上几岁(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她以前就参加过欧美在冰川上捕捉中微子的项目,2013年,首次探测到了一个来自地外的弥散高能中微子流。但问题是这个中微子流没有明确指向任何已知的天体源,说明地球附宇宙的天体源没有辐射的强烈中微子,也就是说,如果要找到那个天体源,需要灵敏度...